理財第一波:不同程度的投資收穫 - 李兆波

理財第一波:不同程度的投資收穫 - 李兆波

近日代表中大商學院往一些中學為學生講解「企業,會計與財務科」內有關股票投資的部份,而同樣也有在一些公開講座中談及不同的投資成果。當然股價升了十倍以至百倍的,肯定是成果豐碩,然而在一般的情況下,投資的時間不止是數星期或是數月,而是以年計算,當投資了數年後,最少可以享受收取股息的樂趣。
香港不少人不太熱衷於收取股息,原因是他們多以短期的炒賣為主,由於是炒賣,通常不會等待甚至是不為意有股息這回事。3月是業績公佈期,很多公司會於3月底至5月左右派息,只要在除淨日前購入此股份便可以收取到股息。以恒生銀行(011)為例,末期股息是每股2.3元,除淨日是3月9日,若投資了1,000股,在3月底便收到了2,300元的股息,持貨一年的話,更收取全部每股5.6元的股息,共5,600元。
有人可能認為要投資10多萬元是多了一點,那可以把投資額減半,每年仍然可以收取股息2,800元。一個很好的起點是如果每年收取的股息可以足夠二人往五星級酒店吃自助午餐,是不錯的收穫,進一步是每年收取的股息可以支付二人在五星級酒店的晚餐自助餐,更進一步是股息可以支付買一部新的頂級智能手機,以致二人往台北、曼谷、大阪等地旅遊,那麼這投資相當成功,記着你仍然有那原本的投資,如果價格合適,股價可能也上升了不少。
最成功的投資之一,當然是股息足夠支付每月的生活費用,那麼該投資者便可以退休去了,得到了財務的自由。

李兆波
香港中文大學會計學院高級講師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