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英國樓留意兩風險

買英國樓留意兩風險

【海外樓市】

英國倫敦樓價自2009年起持續上漲,今年續因海外投資者追捧房地產,在市場供不應求下,樓價仍有可能上漲,惟置業者要小心貨幣滙價下跌的風險,同時留意政府或會推出增值稅。

根據英國土地註冊署資料顯示,2008年初英國倫敦平均樓價約35萬英鎊(約406萬港元),隨後受經濟不景氣影響,以及金融海嘯的嚴重打擊,一年以來樓價下跌逾一成,徘徊約30萬英鎊(約348萬港元),及至2009年中開始,因為經濟復蘇,大量海外買家湧入置業,加上中國客鍾情選購市中心豪宅,不斷將樓價推高。
去年初平均樓價突破40.9萬英鎊(約474萬港元),12月更飆升至45.9萬英鎊(約532萬港元),一年漲幅逾12%。踏入2015年,受政府擬出招的不明朗因素影響,樓市降溫,1月平均樓價下調至45.8萬英鎊(約531萬港元),微跌0.2%。
根據世邦魏理仕統計所得,全球18個國家或地區過去30年樓價升跌表現,英國樓價高踞榜首,上升幅度超過2.3倍。

250 City Road一房單位售價約690萬港元起。

250 City Road由兩幢住宅大廈組成,設有20米室內泳池,預計項目2018年落成。

英鎊恐跌 或徵增值稅

該公司國際項目營銷部亞洲區董事李柏光表示,英國經濟基調良好,展望未來5年樓價上升30%,平均每年升6%。倫敦具備世界金融中心地位,吸引國際投資者前來投資,當其他國家出現不穩定情況,更成為資金避難所,土地發展審批嚴緊,新樓供應少,造就樓價向上。投資者除買入住宅單位外,亦有個別吸納地皮及寫字樓。
事實上,多間中資銀行及保險公司近年在倫敦市購入物業,出現大額成交。平安保險於2013年中及今年1月共斥資逾66億港元,於金融區收購著名的Lloyd's Building及Tower Place商廈。
然而,去年底受到蘇格蘭公投影響,英鎊滙率受壓導致走勢向下,1月初出現1英鎊兌港元低見12元以下,1月下旬因歐洲央行宣佈推行量寬計劃,英鎊滙率續跌,現時1英鎊約兌11.6港元水平。
英國政府有意於4月開始,向海外業主於出售物業時徵收增值稅,而5月進行大選,工黨表明若獲勝上台,會向樓價逾200萬英鎊(逾2,320萬港元)的住戶開徵豪宅稅,對當地樓市存在負面影響,準買家宜採取觀望態度。

貴價物業印花稅大增

【稅制改革】
去年12月4日起,英國政府推行新稅制改革,物業印花稅採用累進制形式,中低價物業印花稅有所下調,以購買一個價值40萬英鎊(約464萬港元)的物業為例,現時繳付1萬英鎊(約11.6萬港元)的印花稅,相比過往要付1.2萬英鎊(約14萬港元)為低。
然而,物業價值超過150萬英鎊(約1,740萬港元),印花稅則大幅調升至12%,遠高於以往的5至7%。
全新盤250 City Road屬於綜合項目,由四星酒店、寫字樓、商場及住宅組成,住宅部份提供930伙,包括開放式、一至三房戶,售價59.5萬英鎊(約690萬港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