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籽:玩物達人】
每一代都有兒時玩意,八十後愛四驅車,所以近期四驅熱再起,不少年過三十的老餅紛紛返老還童,致力改車砌車。這幾天舉行的《迷你四驅WHAMPOA CUP》設置了150米長賽道,以香港名勝作點綴,大小朋友又有機會一顯身手了。
聯乘香港名勝 挑戰青馬地獄地台
香港近年有不少四驅車車場,今次「迷你四驅WHAMPOA CUP」的賽道也甚具特色,因為有不少香港名勝作點綴,「天壇大佛和青馬大橋早已納入必備景點,青馬大橋是參考日本Japan Cup的跳台設計。我們也設計了一個大斜台來襯托大帽山,至於天壇大佛,就用一個四層圓形賽道包圍着。」負責賽道設計和難度微調的陳嘉豪(Terry)說。賽道加入燈光、大佛人手雕製及上色、大帽山加上英雄亭和警車、賽道加上香港高速公路標誌等等,都令賽道變得更有趣。說到難度最高的路段,一定是青馬大橋,「一般賽道大概二十至三十秒可完成,這條賽道卻需時接近一分鐘,規模和長度都屬少見。」連經常參賽的車手李健朗都如此讚譽,大家真的要落場試試。
細輪提燈 新一代改車術
曾奪2014年澳門迷你四驅公開賽亞軍的李健朗說:「以前多玩高速賽,追求極速為主,多用超大徑車輪,幼邊軚,發揮最高加速力和減少磨擦力;現在則以技術賽為主,有大跳台、高斜台,多用超細輪徑和薄胎,把重心盡量下調,亦減少胎的彈性,令行車更穩定。」現時不少四驅車前後都會加上煞車片,上級者更會加入提燈裝置,透過活動式車殼,加上不同負重,以轉移重心及避震,令車子在跳起和落地時的穩定性更高。
1.龍頭凰尾:改車必備,最新玩法前後加上煞車片和制震用的金屬負重。
2.導輪:用大小不同的導輪應付不同賽道,現今專業的多用金屬導輪。
3.車輪:現今多用22mm小輪徑配合超薄胎,令車更貼地,重心更低。
4.車殼:現多用軟殼,方便剪裁就位,亦更輕身以提升速度。
5.提燈裝飾:車殼前或後為可動骹位,加上負重,做到活動式重心轉移裝置。
砌車砌出兩代情
今日是兒童節,熱愛四驅車的張永光(Eric),亦與兒子分享興趣,「兒子一向愛砌東西,當然要讓他繼承我的兒時樂趣。」砌車考智慧創意,更能鍛煉耐性,「畢竟兒子只有五歲,四驅車對他來說是很難的玩意,有次見他扭了很久也扭不到螺絲,我也沒幫他,希望他能自己解決問題。」結果兒子沒求救,雖砌得不完美,卻有更大教育意義。如今兒子已玩了五個月四驅車,逢周末更會一同去車場鬥車。
《迷你四驅WHAMPOA CUP》
日期:4月4、6、7日
地點:黃埔新天地時尚坊二期地庫
註:賽道將於4月5日12:00nn至7:00pm進行公眾免費試玩
《迷你四驅珍藏回憶展》
日期:即日至4月7日
時間:12:00nn至9:00pm
記者:韓繼聰
攝影:伍慶泉
編輯:陳漢榮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