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性諒解」核設施受查換撤制裁伊朗核談判 達成框架協議

「歷史性諒解」核設施受查換撤制裁
伊朗核談判 達成框架協議

糾纏12年的伊朗核問題終以外交途徑覓得出路。伊朗前天跟美、中、德、法、英、俄達成框架協議,接受多項要求換取歐美撤銷制裁。美國總統奧巴馬形容這是「歷史性諒解」,以色列卻狠批是「歷史錯誤」,而六國與伊朗最終能否制訂實質協議仍充滿未知數。

限期原定周二屆滿,但在瑞士洛桑舉行的馬拉松式談判結果加時了兩天。根據美國國務院公佈的摘要,協議將透過加強巡查,以及規限離心機的數目與研製工作,對伊朗的濃縮鈾提煉活動及存量實施緊箍咒,以限制伊朗發展核武。協議限期10至15年。
伊朗的離心機數目將由現時約2萬台,銳減至約6,000台,且全都是第一代舊型號,當中僅約5,000台能夠運作;只有納坦茲核設施可提煉濃縮鈾,並限制濃度於低水平;能避過空襲的庫姆福爾多核設施內的2/3離心機將移走,且不能進行任何提煉工作及研究,等同被廢武功;低濃縮鈾存量減至僅300公斤。

美國國務卿克里(右一)連同伊朗外長扎里夫(左二)等談判代表,公佈達成框架協議的好消息。

以譴責協議:歷史錯誤

種種規限,可望令伊朗研製核武的時間延長至一年,而除了核設施,伊朗的鈾礦及鈾庫存都要被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以最先進技術核查,只要IAEA確認伊朗切實執行協議,制裁就會撤銷,一旦違反就會復效。
奧巴馬形容今次是跟伊朗達成「歷史性諒解」,又指「框架並非建基於信任,而是史無前例的核查」,容許國際社會有足夠時間監察伊朗核計劃一舉一動,「若伊朗出蠱惑,世界將會知道」。以色列譴責協議是「歷史錯誤……阻不了伊朗發展核彈,而是為此鋪了路……增加區內核武擴散及戰爭的風險」。

奧巴馬形容協議是「歷史性諒解」。 美聯社

不過分析認為任以色列如何聲嘶力竭,始終孤掌難鳴,要加大阻力就要看阿拉伯國家態度,並多作溝通加強凝聚力。然而,伊朗宿敵兼區內遜尼派龍頭沙地阿拉伯未有如以色列般強烈反彈,更希望六國跟伊朗達成一個「能增加區內以至全球安全與穩定的最終協議」。奧巴馬已邀請了沙地國王薩勒曼及其他阿拉伯領袖,春季到大衞營開會商討國防策略。六國與伊朗下一步是要在6月30日或之前定出實質協議,談判外交代表卻提醒框架十分脆弱,隨時在三個月內被拉倒。
事實上,美國國務院就框架協議公佈摘要這個單方面行動,已令伊朗不滿,外長扎里夫認為「根本毋須這樣早就用『摘要』來試水溫」;伊朗強硬派亦批評被佔了便宜,猶如「用一隻比賽馬換一頭跛腳馬」;加上在伊朗致力爭取的撤銷制裁議題上,法國坦言各方根本未達共識,專家普遍相信,達成實質協議將比定出框架更困難重重。
路透社/ 法新社

框架協議重點

離心機:
由約2萬台減至6,104台,全是第一代型號,當中僅5,060台運作,為期10年

鈾濃度:
提煉濃度不高於3.67%的濃縮鈾,存量由約10,000公斤減至300公斤,為期15年

核設施:
福爾多核設施不可提煉濃縮鈾及進行相關研究,當中約2/3離心機將移走,為期15年;阿拉克重水反應堆不可生產核武級鈈;納坦茲核設施是唯一能提煉濃縮鈾的地方,逾1,000台新款離心機將被移走,為期10年

伊朗所有核設施都要接受IAEA檢查。

製核武所需時間:
由兩至三個月延至起碼一年,為期10年

核查:
IAEA得以核查伊朗所有核設施、鈾礦及儲存設施,為期20至25年

制裁:
IAEA確認伊朗已採取關鍵必要行動後,歐美將撤銷制裁,但一有異樣制裁會復效
美聯社/ 法新社

伊朗核問題時間表

2002年8月
 伊朗被發現擁有核設施,同意接受IAEA調查
2003年10月
 伊朗宣佈停止濃縮鈾計劃
2005年8月
 伊朗總統艾哈邁迪內賈德上台,恢復提煉濃縮鈾
2006年
 德黑蘭拒絕與六國談判,聯合國、美國及歐盟開始制裁伊朗
2007年11月
 伊朗稱擁有至少3,000部離心機,可在一年內製成核武
2009年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台,西方重新與伊朗對話
2010年2月
 伊朗稱把濃縮鈾純度提升至20%,接近能製造核武
2012年1月
 IAEA指伊朗開始提煉純度20%的濃縮鈾
2013年
 伊朗總統魯哈尼上台,同意限制核計劃,換取放寬制裁
2014年2月
 雙方開始為持久協議談判
2015年4月2日
 伊朗與六國訂出框架協議
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