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利率或幫倒忙

負利率或幫倒忙

【事與願違】
面對抗通縮危機及經濟疲弱,歐洲央行、瑞士央行等近期紛紛減息至負利率,期望透過低息鼓勵家庭借貸買樓,企業則借貸投資,刺激經濟增長。不過有分析認為,負利率非但不是靈丹妙藥,甚至可能產生反效果。
法興環球經濟部門主管Michala Marcussen表示,按照傳統經濟理論,低息的確可以鼓勵家庭借貸買樓、支持消費等;但實際上來說,由於家庭負債已經偏高,勞工市場持續疲弱,加上政府加強監管,這個招數未必見效。

欠安全感 阻礙消費

她指,企業以低息借來的貸款亦沒有用作投資,反而是進行股份回購及償還舊債,此舉不能支持實體經濟增長;部份銀行亦將從歐央行QE所得資金,償還歐元債及去槓桿化,沒有增加貸款供應。
高盛宏觀市場研究部門聯席主管Francesco Garzarelli亦指,負利率地區部份人口可能感到更貧窮,更欠缺安全感;他們寧願增加備用儲蓄,而不增加消費及借貸,拖慢經濟復蘇。
現時大部份國債為負利率,摩根大通便估計,一月有3.6萬億美元的已發展市場國債為負利率。高盛認為,負利率國債將令退休基金及保險公司難以達到保證回報。
另外,若銀行盈利受負利率打擊,將打擊銀行貸款的意欲,經濟活動難以提振。負利率亦可能引發資產泡沫,尤其是科技股及派息高的股份,因為該等股份本身有較高的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