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袋徵費】
【本報訊】全面膠袋徵費計劃昨正式擴展至全港10萬間商戶。不過運作首天,部份市民及商戶對徵費仍有誤解,以致亂象頻生。有市民誤以為當局在首月適應期內,可免收膠袋費;有報販則走「法律罅」將報紙售價先減5毫,變相抵銷膠袋收費。環保署指,昨日巡查300個零售點,發現有餅店及涼茶店違規,需發出兩次口頭警告。
記者:鄭啟源 伍雅謙
新階段膠袋徵費計劃實施後,大部份商戶都有按規定收取至少5毫膠袋費。不過有商戶及市民認為條例仍未夠清晰,未能掌握豁免機制。本報記者昨日到油塘及旺角視察,發現有商戶混淆徵費機制,如記者在便利店購買冷凍飲品時,要求索取膠袋,店員指需額外收5毫,但記者提醒店員冷凍產品可獲豁免後,對方才承認搞錯。油塘街市菜販梅小姐也指,有顧客知道買菜可免收膠袋費,「唔執輸」多拿幾個備用,質疑徵費只是假環保。
消費者以為有寬限期
報攤報販面對徵費有不同處理方法。油塘鯉魚門廣場內,有報販疑走法律罅,將所有報紙售價減五毫,令報紙連膠袋售價維持7元,變相抵銷膠袋費。店主鄭太表示,客人習慣買報紙會附膠袋,做生意要盡量遷就客人,「寧願自己賺少啲,平啲賣畀人又唔係犯法」。記者就個案致電環保署膠袋徵費熱線查詢,環保署人員承認個案是灰色地帶,因法例不能向顧客提供任何回贈或折扣,直接抵銷膠袋收費,但並無限制商戶為貨品減價,又指很多零售店都有類似查詢。
旺角報販文太則選擇額外徵收膠袋費,結果相當「谷氣」。她說,昨日每賣十份報紙,至少三份都有爭拗,「(消費者)以為報紙袋唔使收費,好多又以為有寬限期唔使收住」。當她向顧客說明,提供免費膠袋會犯法被罰,仍有不少顧客堅持要免費膠袋,「我先唔會為你嗰幾毫俾人罰2,000蚊,一律唔俾」。旺角金魚街多間水族店則貼出膠袋收費告示提醒顧客,有店員指,約七至八成顧客,購買袋裝金魚時都選擇不要膠袋。
服裝店獲豁免照收費
綠領行動昨到13個零售點視察,發現57宗商戶免費向客人提供膠袋的違規情況。綠領行動總幹事何漢威指,不少商戶未有跟足徵費計劃要求,如有報攤違規免費提供膠袋;有服裝店則連豁免收費的包裝袋都照樣收費;亦有雜貨店不知膠袋要逐個收費,少收膠袋費。他認為,徵費計劃執行情況不理想,建議當局加強宣傳,並增聘人手巡查。
環保署首席環保主任何嘉文指,明白擴大徵費計劃覆蓋範圍廣,首月適應期會寬鬆執法,先向商戶口頭警告,若情況嚴重則會罰款或檢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