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備受學界及政界關注的文憑試通識教育科昨開考,今年卷一首度不設必答政治題,只在卷二設有一條政治相關問題,要求考生分析新聞自由與政府管治效能關係,考生不選這題便是「零政治」應試。有通識科教師指難免令外界質疑考評局向建制派要求去政治化壓力屈服;考評局稱設題首重符合課程及有效評核考生能力。
首三屆通識科卷一都有一條必答政治題,問及政黨政治、立法會拉布和反特首梁振英遊行,引致建制派批評通識科變政治科。昨開考的卷一題目則涉及中國三農問題、本港青少年整容情況和中國旅客惡習,不涉本地政治。
卷二設三條題目,考生選答其一,題目關於新聞自由、標準工時立法和韓國娛樂產業引發「韓流」。其中新聞自由一題,有一篇評論指本港新聞自由下跌,另一篇評論則指媒體作為第四權去監督政府有利有弊,要求考生列舉影響新聞自由因素,以及評論對「高度的新聞自由會提升香港政府的管治效能」看法。
昨到荃灣一間中學應試的李同學選答了新聞自由題,她列舉政府近年不發放部份資訊和傳媒人遇襲,威脅新聞自由;港島民生書院應試的梁同學則列舉企業抽廣告和有市民圍堵報社等影響新聞自由,對於今年沒必答政治題,梁同學認為考評局「唔想再引起政治風波」。
梁美芬:設題仍好難收貨
本身是資深通識科教師的教協教育研究部主任張銳輝指,今年設題情況令人擔心考評局迴避政治題,不過認為不應單以今年情況論定考評局自我審查。通識教育教師聯會主席賴得鐘認為,確會有人質疑考評局是否跪低,他認為可觀察多年才定斷,「出年會唔會出番呢?學生唔會唔使再讀政治,因為唔知幾時再出」。
不滿通識科接連出必答政治題的立法會建制派議員梁美芬稱,今年設題仍「好難收貨」,「如果(考生)冇讀三農就唔識答,有幾多未夠18歲會整容?」她重申反對設必答題,要求卷一改作選答題。考評局稱,出題首要原則乃符合課程要求及有效評核學生能力,通識科要求考生作多角度思考,故透過真實社會議題來設問。
■記者倪清江、彭美芳
考生意見
陳同學:
「今次容易拎分,因為冇政治題,簡單啲啦,通常呢啲問題避得就避。」
黃同學:
「卷一易答,問法比以前簡單。」
李同學:
「預咗佢唔出佔中敏感議題,所以冇預備政治題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