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袋徵費好混亂?買咩先有得豁免?

膠袋徵費好混亂?
買咩先有得豁免?

第二階段膠袋徵費今日實施,新例擴展至整個零售業,除了部份非密封包裝或急凍食品可獲豁免,平頭膠袋、手挽膠袋、有塑膠成份的紙袋,以至塑膠製不織布袋均須徵費,每個膠袋收取五毫。有百貨公司提早派發單張,助顧客了解徵費詳情。不過,膠袋徵費的細節太多,可能令職員及顧客混淆。

首階段膠袋徵費已實施五年多,只涵蓋約三千間大型連鎖零售店,新例擴展至整個零售業,商場、街市及路邊店舖都受規管,今日起禁止派發免費膠袋。部份食品可獲豁免,會出現「倒汗水」的急凍食品如冰鮮水餃、牛奶及雪糕;以保鮮紙、非密封膠袋或膠盒包裝的新鮮蔬果、麵包、肉類及外賣飯盒;構成服務一部份的膠袋,如藥袋及洗衣店衫袋等,均毋須徵費。消費者如非購買獲豁免食品,索取額外膠袋須多付五毫,但條例罰款只針對商戶。

自膠袋徵費計劃公佈以來,坊間疑問不斷。有食肆員工擔心「中招」,想好「妙計」將即棄筷子和匙羹分開遞給客人,「雖然飯盒有豁免,但即棄筷子有密封膠袋,應該唔可以畀膠袋,唯有叫個客拎完幾樣嘢自己放入膠袋」。其實不必如此麻煩,本報向環保署查詢,署方指即棄筷子,與飯盒一同屬該次外賣的整體服務,可同獲轄免。

另外,冰凍或冷凍食品獲豁免徵費,導致同一款產品可能有不同處理方式。例如罐裝可樂,存放於冰櫃、罐身冰凍,膠袋可以盛載倒汗水,所以額外索取膠袋毋須付費,可免費取膠袋;若放在普通貨架,出售時是室溫狀態,則要付錢買膠袋。有零售業人士直言,繁忙時間難逐件貨品分辨,或忙中有錯,消費者要「金睛火眼」看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