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新鴻基及恒基在落馬洲以一元借地搞邊境購物城,背後或涉更大發展計劃。購物城選址的停車場內現有多個租戶經營物流服務面臨逼遷,有租戶透露業主近日研究爭取將租戶安置到鄰近的魚塘地;翻查資料,這些魚塘地早於上世紀90年代陸續落入恒基、新地、新世界等地產商手中,當中不少因屬須保育的濕地,新地過去多次申請發展都被否決。有團體擔心地產商以購物城為幌子,透過安置租戶攻破濕地防線;被逼遷租戶就批評地產商將物流業界「擺上枱」,乘機開發早欲發展的魚塘地;新地和恒基都拒絕評論。
記者:李雅雯 袁柏恩
恒基及新地牽頭的邊境購物城獲得政府積極配合,主動協調規劃程序,冀趕在十一黃金周前開幕。購物城選址為新深路及新田村路交界的港捷停車場,42萬呎場內經營臨時物流後勤基地,提供卸貨、儲貨、停車等服務,由新田文氏原居民組成的順天投資公司經營及分租;新地執董郭基煇及恒基主席李兆基本月已先後現身,直認是購物城選址業主,並計劃捐款成立基金營運,郭基煇更揚言希望購物城可作永久發展。
業主研租戶遷魚塘地
停車場突然改劃,租戶面臨逼遷,租戶代表落馬洲中港貨運聯會主席蔣志偉透露,上周曾與文氏鄉紳洽談搬遷安置,並計劃將租戶遷往購物城鄰側的魚塘,指填塘平整地皮後,可重置港捷停車場內數十名租戶。聯會上周五已去信規劃署,希望署方研究開放現時劃作「其他指定用途(OU)」的魚塘地:「一定要傾,唔係租戶去邊?」蔣志偉指港捷車場側的魚塘地有道路配套,是租戶原區安置的唯一地點,希望城規會可積極考慮運輸業的需要。
翻查土地資料,落馬洲一帶的魚塘地於1999年開始陸續落入恒基、新地、新世界及太平協和四間地產商手中,她們透過關連公司或鄉會持地,估計合共逾3,000萬呎,過半屬於后海灣濕地的保育區。2000年前後,新地曾多次嘗試申請在區內的「其他指定用途(綜合發展包括濕地改善區)」經營貨櫃場,但被城規會以保育為由拒絕;新地亦曾牽頭計劃發展佔地195公頃的低密度商住區及生態主題公園,當年估值74億元,但最終未有成事,地皮空置至今。
公共專業聯盟政策召集人黎廣德指出,發展商買地後必然把握每一個機會增加土地發展權。他指購物城一旦成事,帶旺地區及令交通配套成熟,發展商便有理據要求政府讓其臨時發展變成永久,最終提出發展附近區域,將濕地改善區改劃為綜合發展區,以購物城及紓緩水貨問題為幌子,逐步打破現時濕地難以發展的局面,「發展商逐步擴大嘅野心,路人皆見」。
質疑不能半年審批
在港捷租地逾10年的有記膠輪負責人周來添不感樂觀,批評地產商發展購物城是「大石砸死蟹」,政府亦無理會在港捷工作的1,500人的飯碗。周來添質疑地產商多次向城規會闖關發展魚塘都失敗,現時卻要業界「硬碰硬」向政府爭取,是將他們「擺上枱」,擔心最終失敗收場。
土地監察主席李永達認為發展購物城將大增人流及車流,申請必須先提交專家報告,並諮詢近20個政府部門,質疑3個月至半年內根本不可能完成審批。他憂慮城規會委員因政治任務放行,強調委員不應因對方是否「非牟利組織」而貿然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