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本港現有逾25萬宗綜援個案,當中60%是公屋住戶。據勞工及福利局書面回覆立法會議員提問,黃大仙下(一)邨是綜援戶比例最多的公共屋邨,共有849戶申領綜援,佔該邨住戶總數53%,平均1.88戶就有一戶領綜援,主要是長者;其次是鑽石山鳳德邨及沙田顯徑邨,綜援戶比例分別佔50%及49%。
當中最多綜援戶是葵涌邨,有2,790戶,該邨也是最多單親家庭申請綜援,共有495宗。終審法院前年12月裁定申領綜援設7年居港期限違憲,社署按規定改回2004年前「居港一年的規定」。截至去年12月底,社署共收到約8,600宗涉18歲或以上居港少於7年人士的綜援申請,受助人數約5,500人,涉及綜援金額約1.75億元。有關申請宗數由高峯期每個工作天170宗,大幅下滑至近日約10多宗。
援助計劃 32%可就業
目前有逾1.1萬人持續申領失業綜援達5年以上。社署前年1月整合並推行的「自力更生綜合就業援助計劃」,協助綜援人士就業,截至去年底,有近3.1萬人參加,當中32%成功就業或重返主流教育。
此外,由社署或非政府機構登記的露宿者數目有上趨勢。截至今年1月,全港已登記露宿者人數有806人,較去年3月底上升近10%,以九龍區最多有734人。但社區組織協會吳衞東直言,露宿者人數被低估一半,估計現有約1,600名露宿者。
他指有40%露宿者沒領綜援,有工做卻因工資低,無法應付租金被迫露宿街頭,「覺得登記咗都幫唔到佢哋」。他又指部份人因露宿少於一個月,或是有精神病,故無法登記。
■記者王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