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黑蘭屈服誘因石油禁運 經濟出血

德黑蘭屈服誘因
石油禁運 經濟出血

伊朗盛產石油,石油業是經濟支柱和重要外匯來源,但2012年歐盟實施石油禁運令,令伊朗經濟受到沉重打擊,可能會是德黑蘭在談判桌上屈服的動機。
禁運令實施首年,伊朗石油收入比上一年度大減逾半,經濟收縮達7%,通脹率45%,年輕人失業率更達26%──伊朗7,700萬人口有六成是30歲以下。雖然總統魯哈尼前年8月上台後整頓經濟令通脹紓緩,但物價還是有增無減,令民怨沸騰。
除了麵包、奶等持續漲價,上月雞肉更漲至每公斤22港元,對於平均月入3,000港元的伊朗人來說貴得咋舌,有人在網上號召罷買,說:「假如我們不發聲,價格會繼續漲。」連教師都罕有「知法犯法」,本月初示威抗議工資「少得無法餬口」。官員也承認「發薪有困難,裁員不少」。
華盛頓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研究員指,制裁和近月油價下跌令「伊朗經濟出血,這將是他們簽署協議的動力」。
美國《華盛郵郵報》/英國《金融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