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仔和雨傘:畢業禮成人禮(中大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任 何慶基) - 何慶基

毛公仔和雨傘:畢業禮成人禮
(中大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任 何慶基) - 何慶基

吃過學系的畢業同學聚餐後,回家在電腦前整理雨傘運動的照片,為策劃展覽作準備。一幅又一幅的景象再湧現,又再想哭,過去六個月是一生哭得最多的日子。
這星期是大學拍學生畢業照的日子,來來往往不同學院間跟學生合照,天真的面孔充滿欣悅。海外來的朋友問,為何香港畢業的大學生,都會拿着毛公仔拍照?我笑說:「他/她們只是孩子。」
去年九月孩子決定進行罷課,建制派強烈攻擊,還是那個學生只應讀書不應問世事老調。老師當然關心學生學業,曠日持久罷課定會影響,但教學或許不應只關門讀書。罷課前那幾天不停自問,為何教書、讀書。文天祥也曾問「讀聖賢書,所為何事?」他的答案截鐵斬釘:「而今而後,庶幾無愧。」成仁取義乃讀書人天職,對自己所言所行,現在、將來也不會感愧悔,是應有操舉。這十六字整天徘徊腦海揮之不去,決定找朋友以此印製T恤,讓學生在二十二日中大罷課大集會上穿。
畢業晚宴又是不斷拍照。雨傘把老師和學生更緊密串連,先陣子除預備網上學習,讓參與運動同學可持續學習外,也要和學生一起處理目睹警察暴力,面對建制高傲強權和與家人紛爭等情緒困擾。走出風風雨雨,關係已不一樣,畢業聚餐倍感溫馨。拿了兩件這些T恤作抽獎,提醒行將離校的同學,讀書人應有的風骨。但事實上這些稚嫩面孔經過過去日子的磨煉,早已滲出那份風骨。其純真、有理想和堅持,教我們這輩當年也參與社會運動的人汗顏。
兩個學生在催淚彈襲擊後,跟隊衝上警察嚴陣以待的禮賓府。二人均未曾參與此類行動,心裏都有點怯,其中一位問另一位:「驚唔驚?」對方點頭,他安慰道:「唔使驚,最多咪死!」就是因為這純真率直的勇氣,闖出感動全球的雨傘運動。
英國朋友們看到學生,有些還穿着校服,在催淚煙中抗爭、睡在堅硬馬路上、在被破毀營地前哭泣,深為感動,認為簡直匪夷所思。朋友從印度回來,謂雨傘運動在印度知識份子中引起強烈反應,為「甘地精神」反而在香港復活感振奮。從國際傳媒的報道,到與海外朋友的私人通訊,不難體會雨傘運動對全世界產生的震撼。雨傘運動後香港已不再一樣,我們不單改寫了香港歷史,也為世界社會運動史寫上令人動容的一頁。
去年年底大專院校畢業禮後,不少畢業生穿上學術袍,往金鐘甚至獅子山大標語前拍照留紀錄。那是個自發的「成人禮」(Rite of Passage),是個宣佈自己已不再是小孩、正式成為「成人」的儀式。在畢業宴上那批抱着毛公仔的面孔,很快也步入成人社會。
民主道路漫漫長,放眼一量,那些意氣風發的老人家,十年後如不死也半死,我們的年輕人仍風華正茂,而改變的不是小撮人而是整代人,他/她們會一批又一批的湧現。世界民主潮流浩浩蕩蕩,擋不了停不了。雨傘運動並未終結,而是進入新的階段。沒有撤退,只是轉移陣地繼續擴張;不是慘淡收場,而是方興未艾。
正值李光耀葬禮期間,大學播放在新加坡被禁的紀錄片《星國戀》。片中訪問一群七十年代被監禁驅逐的社運人士,當中不乏大專老師學生。片中一位丈夫被囚十多年後流放英國的醫生,歷盡有家歸不得的痛苦坎坷,晚年丈夫離世後仍渴望但仍不能回國。電影中她以微弱帶歉意的聲音,對年輕導演說:「或許我沒有更努力的抗爭。」(Maybe I had not fought hard enough)。或許我們老一輩的,沒有更加努力。

何慶基
中大文化管理碩士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