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生活:市建局重建難覓新舖 明日結業嘉咸街老麵店 義賣別街坊

蘋果生活:市建局重建難覓新舖 明日結業
嘉咸街老麵店 義賣別街坊

【本報訊】在中環已有近160年歷史的嘉咸街露天市集在重建巨輪下難逃「變臉」命運,大部份乾貨店及食店將於明日告別街坊。經營七十年、傳承了兩代心血的老麵店「新景記」找不到新舖,營業到明天便告結業,老闆夫婦於今明兩日義賣,將收入捐贈老人院,更割愛將店內歷史悠久的筷子筒和桌椅等捐予歷史博物館以保存麵店文化。亦有茶餐廳店東因租金貴無力遷出,堅決留守,「等市建局抬我走啦!」
記者:鍾雅宜

唐錦枝(中)的九旬母親(左)因不捨老店結業,近日亦到店內坐鎮。楊柏賢攝

受市建局卑利街/嘉咸街重建計劃影響,嘉咸街市集約20檔乾貨店及食肆需於本月底租約期滿遷出,11檔濕貨店則可「無縫交接」至新鮮貨市場落成後繼續經營。從大牌檔做到入舖的老麵店新景記,68歲老闆唐錦枝表示,麵店由老父一手創立,以自家製魚蛋和醬料聞名,沒想到傳承到他手裏卻被逼遷,他曾四出尋找新舖,「𠵱家間舖月租4萬蚊都賺唔多,出面下下十幾萬租,賣30蚊碗魚蛋粉根本圍唔到皮」。

將捐出的筷子筒。

筷子筒掛畫捐博物館

唐坦言最不捨是多年街坊情,「覺得唔公平,點解濕貨可以繼續做,食肆就要走?」為回報街坊,該店放置了留言版讓街坊訴心聲,又會將今明兩日收入捐贈予黃大仙一老人服務機構,「我哋一早入定貨,當日不設找續,捐得幾多得幾多」。唐錦枝又會將部份「老員工」,如有數十年歷史的筷子筒、掛畫、摺枱椅及銅水勺等捐予歷史博物館,他亦繼續物色新舖或到工場教學,將手藝流傳下去。
結志街的鈞樂茶餐廳同樣找不到新舖,老闆譚先生指附近地舖租金動輒逾10萬元,加上裝修費不菲,賠償不足以應付遷舖,「等市建局抬我走囉!」經營超過40年的雜貨店「和昌號」店東黃先生在則威靈頓街租到一樓上舖,獲寬限多20日才交吉,但新舖面積細一半、僅300呎,月租達1.5萬元,「地舖根本租唔起,但做樓上舖生意肯定跌三、四成,只能做批發」。他質疑為何新市場容不下乾貨店,「係咪以後只能去超市買嘢?」
中西區區議員許智峰指現時約剩下約7間商戶尚未搬出,其中至少2間留守拒搬,他指如當局企硬,不排除堵塞市集地盤出入口抗議。市建局指,有17間店舖已接受賠償遷出,其餘須按承諾明日約滿遷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