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國巨人的身影(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小國巨人的身影
(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一代巨人李光耀既歿,大家雖對其毀譽參半,但卻不能否認他的才幹及智慧,冠絕鄰邦,甚至在浩瀚人類文明中的政治巨人中,也應有一席之地。
公元前四世紀,希臘的雅典城邦有柏拉圖書成了《理想國》一書,內容對所謂雅典式的民主嗤之以鼻,是雅典政局混亂,走向衰敗的禍根。柏拉圖想像最理想的國度,必須是由最賢能睿智的哲學家之王所統治。國內奉行專制統治,厲行言論審查,以防不潔的思想沾污人民的心靈,又為各人分配各自崗位,形成一個完美和諧的社會。想不到二千年後,東南亞一隅的一個小城邦,這位劍橋出身的律師達成了大半,成為鄰國羨艷的模範國家,二千年前的柏老要是知道,想必也會捋髯稱善。
李光耀勝人之處,在於他充滿實業家務實變通的性格,不受任何意識形態掣肘。為趕走英國殖民者,他不惜與馬共合作,利用共產黨的組織為自己皇袍加身。到英國人走後,他為防共又與美國人合作,納入西方的資本主義陣營。三十多年經營星國,他也不理國際輿論以普世價值狠批,打壓反對派、鎮壓異見聲音,行家長式統治。
李光耀專制資本主義的成功例子,更被齊澤克指為廿一世紀中共崛起的統治哲學之祖師爺,而李光耀提倡與普世價值抗衡的「亞洲價值」,正正是今天香港處於兩極交鋒的深層次原因。
八九年共產陣營如骨牌般倒下,蘇聯解體,國際格局從兩極對峙變成美國單邊主義,東亞的權力平衡重新洗牌。北京在天安門屠殺後遭受國際社會圍堵,克林頓上台後提出對大陸的engagement政策,就人權問題向北京施壓。香港政局遭受六四震盪後,在九一直選變天,港同盟一口氣拿下十八個直選議席中的十二席,接着馬卓安撤走被批向北京叩頭的衛奕信,換上心腹彭定康,一場外交角力揭開序幕。克林頓曾先後接見彭定康、李柱銘,公開表態力挺政改方案,又支持香港的民主進程。
而當港人被英國和中共爭拗的新聞轟炸時,李光耀早就銳利的指出,這是一場中共與美國的外交角力,而早在去年八三一決定前北京指香港民主要考慮國家安全時,九二年李光耀早曾指出,北京擔心受到香港民主化的衝擊,因為共產黨不想讓香港成為大陸的政治模範。中共只想香港成為經濟模範,而結合民主與自由市場,造成香港繁榮,便是挑戰中共制度。當港人驚覺南柯一夢時,李光耀早已看通香港民主死局。
當彭定康在香港掀起政改之爭,克林頓在東亞奉行單邊主義,李光耀也高調提出家長專制結合資本主義的亞洲價值,與美國為首的西方普世價值大唱反調。不過當中共國勢日隆時,李光耀在𤳙九又主動邀請美國重返亞太抗衡中共,如此不受意識形態約束,可見其深受現實主義影響的政治識見。相反,在克林頓落小布殊上後,美國集中精力對付恐怖主義,對大陸的人權問題已被擺在次要位置,李柱銘卻仍然在北京奧運前夕於《華盛頓郵報》促請布殊在大陸人權狀況採取engagement政策,被輿論以「漢奸」之名狂轟。李柱銘的理想主義情操,與李光耀的現實主義邏輯,正是今天香港人要選擇的理智與感情。
世事如棋,九十年代的外交角力未遠,今天亞太局勢又現新面貌。大陸以高速的經濟增長傲視全球,已打破美國絕對壟斷地位,連帶其代表的西方價值也顯得黯然失色。香港身處大陸強大經濟力量的陰影之下,也漸漸失去了九十年代所受的重視。然而今天北京正挾着其專制資本主義模式挑戰美國霸權時,別忘了其背後卻是那星洲小國的巨人身影,以及其近乎哲學家之王的腦袋。
現實主義者的極致,專制資本主義的模範,注定李光耀這個名字不會因其身故而被遺忘,卻將流傳百載。

貝加爾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