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籽:教養之道】
成年人要衡量入息、樓價、風險、際遇,對於「我要住大屋」早沒有憧憬,因為社會容不下夢話,說夢話的就是癡人。於是記者走上街頭、走入社區中心,找上了住劏房的、住花園洋房的小孩,才發現他們的憂慮原來跟成年人一樣。我們採訪了三十個七歲至十三歲的「小大人」,他們口中香港樓價高,因此不少人要輪公屋;記者問小大人「你想住大屋嗎」,他們答道買樓好貴的(下刪五十字憂戚……),就把問題打住了。當大人的世界和小孩的世界無縫接軌之時,大概就是一個城巿失去童真的一天。
陳逸晞(九歲)
家住:天水圍
預測自己置業年齡:未想過
「我覺得香港唔逼,打算大個後可以買樓,同媽媽一齊住。希望間屋擺滿高達模型。」
黃澤明(十一歲)
家住:深水埗
預測自己置業年齡:廿多歲,希望將來一賺到錢就買屋
「在香港買屋十分重要,可惜樓很貴,連一間劏房都要幾萬元,貴得很恐怖!」
「現在我住的地方很小,不夠一家人住,我希望將來可以買一間大一點的屋給媽媽住,甚麼地方都可以,只要交通方便即可。」
何天恩(右)(十一歲)
家住:不肯說
預測自己置業年齡:廿多歲
「有時會覺得貴得離譜。未來的人工應該有幾萬元,因為現時工資幾千元,未來應該會升吧。不過人工升,但(未來)樓價就……」
廖俊銘(七歲半)
家住:九龍城
預測自己置業年齡:35歲
「我覺得香港的樓不貴,但想多賺一點錢才買樓。想買甚麼樓?最理想的是很高很高的樓,住最高那一層。」
Sacha Field(十一歲)
家住:薄扶林
預測自己置業年齡:未想過
「聽過香港樓價很貴,香港最貴的地方應該是中環吧。如果我住在香港,我應該會有能力買一個單位。長大後未必會在香港居住,到外國與家人一起住。」
熊輝翔(七歲半)
家住:灣仔
預測自己置業年齡:未想過,但想回內地置業
「不知道香港樓價情況,不過我想在內地住多過香港。因為大陸的公園比香港多,多地方玩。我覺得內地和香港的空氣差不多,而且內地的屋比香港大,大香港四百平方米,舒服過香港。」
高文安(十三歲)
家住:不肯說
預測自己置業年齡:40歲
「之前曾說要用郊野公園起樓很不公平。那為何要用郊野公園,而不可以用高爾夫球場(起樓)?」
「我在香港出世亦是新加坡人。如果我有錢會住新加坡。不是因為親戚在那裏,而是環境問題,如(新加坡)空氣都清新點。」
金管局上個月將七百萬以下自置物業按揭減至六成,兩口子今時今日如果想要上車,血淚史應該要加碼,午餐應該吃兩塊麵包都奢侈,更遑論要養一個「四百萬」的孩子?任職編劇多年的陳詠燊(Sunny)年半前榮升爸爸,雖然很多人說要先置業後生育,但他寧可花錢帶囝囝去歐洲行萬里路,看北極光看動物大遷徙,也不要做樓奴,他要讓孩子知道,爸爸不可以為層樓變成一條沒有夢想的鹹魚。
訪問前多番請Sunny帶囝囝出來拍照,卻被他一一婉拒。事緣他年頭在報章專欄寫了一篇「今時今日,我才不會去買樓」的文章之後,竟在網上被責罵,更曾被網民恐嚇。禍不及妻兒,所以他堅決不讓家人見報,「現在人人想買樓,說一句不買樓都會被人唾罵,好不誇張!」他強調不是反對買樓,只覺得不應在這個不合邏輯的時勢下買樓,更絕不認同用一半人工去供樓,為層樓只吃一塊麵包做午餐。他認識很多朋友,月入五萬時花三萬供樓,月入六萬時就開始供兩層樓,充份發揮香港人精神,做到最盡,無疑錢是賺多了,也買到自己的物業,但就苦了自己和孩子,為了一層樓,每天工作十五六個小時,回家連跟子女聊天、玩耍的力氣也沒有,關係也就漸漸疏離,這是他的男人最怕。
為孩子 拒絕做樓奴
最近Sunny辭掉馬會製作經理一職,減人工去知專學院教書,很多朋友覺得驚訝,收入少了,更沒有一層樓「揸手」,再說也有點居無定所的感覺吧,「大丈夫能屈能伸,如果touchwood租金大幅上升,那便回外父家暫住一陣子,我覺得沒甚麼所謂安全感不安全感,有樓也可以做負資產。」
Sunny教編劇班多年,學生年紀參差,有些學生正正是剛供完樓,有多餘時間和金錢追逐兒時夢想,眼見他們雖創意無限可惜年事已高,再難推薦他們入行,「人生有很多事情,二十五歲去做,同五十歲先去做,是有分別的。」每次說起他都語重心長。
棄高薪厚職 追尋夢想
年半前,Sunny的兒子出世,他許願希望孩子快快樂樂,健健康康。在湊仔換片餵奶的歲月裏,他再三反思自己應當一個怎樣的爸爸。中國人社會習慣先置業後生兒育女,他卻有另一看法,「我很喜歡當編劇、當老師,以前兼職教書已經覺得自己很適合教書,但當時叫我放棄高薪厚職的製作經理,確實不捨。自從有了囝囝之後,反而覺得自己有責任告訴他人生不應該單單為金錢而活,還要有自己的夢想。錢少了,首期更難儲了,但我快樂了。」Sunny笑言自己愛說話,愛無事分析一餐,做教師最為適合不過,同時他覺得當所有人都在向錢看,他更有責任教化學生,認清自己的理想,做編劇可能不能為他們帶來一層樓,但卻可以從中找尋無比快樂,就算將來囝囝問到自己為何沒有任何物業,也可以大大聲告訴他,爸爸雖然冇樓,但卻擁有一份自己喜歡的職業。很多網民認為他寧願花錢去旅遊而不儲錢買樓很揮霍,但他寧可儲錢帶囝囝去歐洲,擴闊他的見識;帶他去澳門看《Cats》、到英國看《The Phantom of the Opera》,打開他對藝術的認識,比一層樓來得更有價值,「到七老八十才去見識世界,人生才枉過,不是嗎?」
記者:歐陽曉思、梁蔚澄
攝影:楊錦文
編輯:劉健華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