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發現,運動場上被認為是「迷信」的行為,原來有助運動員在賽場上的發揮。順手拈來就有:阿仙奴後衞梅迪薩卡賽前不刮鬍子;C朗每場比賽都會精心「set頭」;泰利在史丹福橋球場只會用固定的尿兜……這些看似與比賽風馬牛不相及的動作,背後原因是球員的心理質素和身體行為可間接威懾敵方或者助長對手氣勢,球員的心理狀態足以決定比賽結果!
當年一九九八法國世界盃,白蘭斯每次出場均會親吻門將巴夫斯的光頭,除了帶來好運,還激勵全隊士氣;超強的信心,最終使他們歷史性封王。二人這「親密行為」,後來續在曼聯上演,並成為招牌之舉呢!
專家們還指出,參與籃球或足球這類對抗性運動的球員,場上舉動多是以直覺進行,例如美斯一個扭五個、施丹在二○○二年歐聯決賽的凌空抽射,都是以直覺成就經典!他們所作的,都是臨場一瞬間「不經大腦思考」的完美發揮,所以心理質素確實是勝負關鍵。
筆者以前認識一位職業球員,出場前定要抽一口煙,並笑言:「這樣才夠氣快放。」也有球員賽前定要小解,否則整場賽事都好像戚戚然似的。
另外,有位樂壇巨星踢波前喜歡喝支雞精,認為有助增強體力。這幾位是誰?哈哈!其實我想說的是,他們所作的都是心理作用使然吧!
劉健基
有線足球評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