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之中買電影節影癡通行證甚至VIP通行證的仍然大有人在,一擲三千五千港幣面不改容,教我羨慕他們富貴的同時禁不住戥他們肉赤,越俎代庖拿出算盤三去七進一二退一還八。自己知自己事,既然數學水平和王梓軒不相上下,由四十五至七十五的票價不知如何取得平均位,豪一豪當所有影片3D吧,齊頭一百元一場比較方便計算,影癡們只要睇足三十場就能歸本,十四天之內每日兩部多一點應該不成問題,VIP的五十部卻非常考功夫,一個不小心或者一個太小心肯定蝕到入肉。
怎麼說呢?參加這場馬拉松賽事,首先要像傳說中性饑渴的男人一樣,具備不問好醜只求就手的正確態度,否則翻開節目冊子嫌甲斤両稍欠嫌乙平頭整面,根本沒有可能跑足全程,一證在手暢行無阻的神話,除了需要硬朗肉身鼎力支持,最最仗賴天時和地利,假如碰上放映場地和時間不配合,任你有心有力亦徒然。前後十間影院的仙女散花式安排,看似造福人類,查實阿茂整餅,陷觀眾於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困境,看完太空館看iSquare當然方便到暈,但請你想像從大會堂去位於新世紀廣場的UA Cine Moko,再笨也會把戲院的名字音譯「無告」:中環地鐵到尖沙咀,行餐懵去尖東搭西鐵線,坐一站在紅磡過對面月台轉東鐵線,再坐一站在旺角東落車,經過商場兜兜轉轉才可抵達,媽媽咪呀,如此消耗體能和測試方向感,不尖叫者幾稀。何況今時不比往日,地鐵擠擁之外還要閃避拖篋黨,天星碼頭移位後搭渡輪成了對腳骨力的考驗,大會堂去文化中心,這麼近那麼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