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期長及長時間只聞樓梯響的機場第三條跑道及配套項目,最近終於向前行了兩步。第一步是機管局就三跑的融資決定,第二步是行政會議就決定的同意及機管局向外公佈的問責及溝通。
機管局過去兩年就籌建三跑遇到的內憂外患總算逐個逐個結在解。外患是環評,對海洋生態的影響,珠三角機場密集帶來的空權使用問題安排及立法會日益嚴重的拉布文化。內憂是兩任主席就政策及發展藍圖的組合及企業管治文化上的分歧帶來的不咬牙,行政總裁的切換以及為民航系統高管設立的娛樂及其他設施帶來的負面新聞等等。
內憂總算解決了,新任主席羅康瑞是董事局內有商業頭腦的公職老薑,新任行政總裁林天福亦是從貿發局挖角過檔有板有眼轉數快的公營機構行政總裁,而最近機管局亦把我做義工的市區重建局的公關老薑邱松鶴(Lawrence)挖角過檔,再加上在會計界口碑甚好的CFO William Lo(羅志聰)在財務方面多年來的把關,整個管理隊伍給人有春回大地的新鮮感及衝勁。
三跑融資方面,機管局最明智的決定是利用機管局條例賦予的權力去自籌資金,而因不需撥款而不需立法會通過。這個決定避開了一場不能控制的拉布風險,亦百分百符合香港幾十年來行之有效的公營機構需用審慎商業原則去經營及承擔自負盈虧的財務風險。
這決定在不需要利用一分錢額外公帑屬上上策,值得支持及嘉許。從納稅人角度來看,機管局此舉屬叻仔!乖仔!我相信因為三跑產生的財務影響都因其單一地只會反映在機管局賬目內會而使管理層及董事局無法推搪卸膊地去審慎理財及執行項目。這比起港鐵執行鐵路項目的複雜關係及由政府埋單的安排有很大分別。這裏不多論了,大家慢慢觀察及比較吧。
論到一千四百億元的融資方案,其百分之六十二會來自現有的滾存盈利及未來的收入,停向政府派息及建議向機場使用者,即乘客及航空公司,以香港慣用的用者自負原則去徵收費用。
把盈利及停向政府派息得來的資金投資在三跑上是容易理解的決定。然而,機場使用者附加建設費的徵收多寡則需進一步考慮,如短程及長途搭客應負建設費的比率及不同等別機票價的計算法等等。當然,付費者會反對屬無可口非。可是,說句公道話,嫌貴者可不用香港機場,很多來往香港及外地的人不是已在是用深圳、澳門甚至廣州機場嗎?
在借貸及發債方面,因為提供者都會是銀行、包銷商及機構投資者,他們對項目的可行性、還息還債能力等現金流的壓力測試會做足盡責調查的工夫,而在融資合同內的必須遵守條款,representations and warranties亦會幾十頁紙咁長。五百三十億元的融資額亦屬濕濕碎,與很多恒指成份公司的融資額差不多。
因為政府不用擔保,所以一眾立法會議員不用份外擔憂,利用常規性的監察力度已適合。況且,前朝臨機局演變至機管局在中英談判及後過渡期受到聯絡小組監察的嚴謹程度屬史無前例。因此,機管局是身經百戰的。羅康瑞、林天福、羅志聰、邱松鶴,加油!
周光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