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狂搶黃金公平貿易救礦工

中國人狂搶黃金
公平貿易救礦工

前年中國鬧搶金潮,將香港金舖一掃而空,至今記憶猶新。據世界黃金協會數據,原來該年香港人均黄金消費量高達8.31克,首次超越中東國家,成為全球黃金消費最高的地區;香港人於喜慶日子同樣愛買金,去年本地純金需求達39公噸,價值123億港元,大概相當於87萬隻一両重的龍鳳手鐲。

但富貴逼人的金飾背後,你是否知道,全球有一千六百萬名小型礦工,正冒著生命危險人手採礦,同時被礦場主人剝削血汗工錢?來自英國的珠寶設計師Nathalie Melville,五年前於上環創立自家品牌,售賣公平貿易金飾,誓以此新概念為礦工爭取合理薪酬。
記者:鄧玉燕

全球金礦年產量連續六年不斷增長,至2014年達3114公噸,創歷史新高。但這富貴產業背後,原來有不少非法礦場違規營運,時有礦坑坍塌奪去人命;非但安全措施不足,更有礦場聘用小至四歲的童工;徒手冶煉黃金時,礦工吸入水銀蒸氣中毒,污染物更排出河流,毒害周遭居民。故不少礦工都有慢性水銀中毒,礦區孕婦長期吸入化合物,胎兒夭折率奇高。估計全球仍有約九成礦工,以傳統手工方式採礦,每年產量僅約300公噸。

但相較其他產業,小型礦工能分到較多報酬,只要挖到一小塊金,工人可拿到倫敦金價的七成,因而吸引貧民舉家投入,全球約有1億人賴以為生。故自2013年起,國際公平貿易組織正式幫小型礦工組成合作社,設立公平貿易黃金採購標準,幫他們爭取合理待遇,並傳授安全的採礦技術。

Nathalie是全港第一個公平貿易首飾商,她形容,這個新標準喚醒廣大奢侈品消費者,「可持續、有良心及公平貿易的產品,就不能是奢侈品嗎?」其貴價精品首飾著重設計,訂價約25,000至65,000港元,客戶主要是本地的年輕專業人士,「他們對可持續發展、公平貿易得來的黃金都很感興趣。」賣金飾的利潤高,Nathalie認為,金飾商絕對有能力確保礦工的合理待遇。

香港公平貿易聯盟執行秘書葉子盈指出,於公平貿易制度下,礦工可取得當日倫敦金價的95%;如果礦場用環境友善方法採礦,不用有毒化學物,他們會拿到額外15%的補貼;礦工合作社每採得一公斤黃金,更會額外收到2千美元,作為公平貿易社區保證金,每個合作社可自行決定用途。「例如秘魯礦場,就用以制造一個封閉的冶煉黃金系統,令有毒化合物不外洩,可循環使用。」

至目前為止,全球公平礦場僅得九個試點,位於秘魯、玻利維亞等地。葉子盈透露,以一個秘魯礦場為例,公平貿易礦工僅得88名,相比一千六百萬採礦工人,比例依然很少,所以公平貿易需要再努力。其協會呼籲大家,在買金的同時,亦關注小型礦工的利益,以消費者力量,推動更多礦場轉用公平方法採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