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星期五是耶穌受難日。明天亦是928暴行的「半周年」。以下是小弟在這兩個重大日子下與大家分享的靜思。
一、凱歌—進城
約二千年前的一個猶太人逾越節的前一周,一位名為耶穌的人與他的追隨者進入耶路撒冷。耶穌的教導、神蹟使他名聲遠播。所以,當他入城時受到群眾歡呼。進城後的幾天,耶穌多次譴責虛偽的既得利益者,甚至在耶路撒冷聖殿外的廣場趕走把神聖之地淪為市集的商人。
2014年9月22日,一群學生及社運領袖到了中文大學。他們為了爭取真普選而發起的罷課行動在社會有頗大的迴響。他們經過中大把運動帶進香港,而在踏上中大百萬大道的講台時,有一萬多個學生熱烈歡呼。罷課開始後的幾天,學生安排了多位學者及公眾人物開講座,宣揚民主理念。
二、哀歌—受難
耶穌的事迹使到當權者害怕。雖然耶穌宣揚的是天國,但是當權者不信,以為他要顛覆羅馬帝國及其傀儡猶太地區政權。所以,他們就找了一些「莫須有」罪名去把他拘捕、處死。在猶太人逾越節前夕,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士兵把鐵釘打進耶穌的手掌、腳板,每一錘都代表當權者的血腥、既得利益者的貪婪及世人的心盲。最終,耶穌在十字架上窒息而死。他的追隨者感到失落、絕望。
爭取香港民主的人士使當權者害怕。雖然這些人士宣揚的是「我要真普選」,但當權者不信,以為他們要顛覆中央政府及其傀儡特區政權。所以,他們就把這些人士冤枉成為「暴徒」,通過對付這群人把香港處死。在2014年9月28日,香港人受了八十七枚催淚彈。每一枚催淚彈都代表了當權者的殘暴、既得利益者的戀財、戀權及不少民眾的冷漠。在煙霧瀰漫中,香港窒息而死。大家都對香港感到沮喪、絕望。
三、凱歌—復活
奇蹟地,耶穌受難後,就很快戰勝死亡而復活了!但在那一刻(甚至往後的幾百年),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件大事。世人以為他的遺體只是被帶走了,更有人根本不知道耶穌是誰,遑論他有沒有死而復活。但當時知道了耶穌復活的門徒就歡天喜地,大唱聖詠。門徒們覺醒了,並且決志要無懼地在風雨中把耶穌的福音廣傳。
至於928後的香港,亦都戰勝死亡而復活!但這復活,很多人都留意不到,因為有人以為雨傘運動完了後,「香港」這個城市的遺體已經被帶走,亦有人從沒有發現香港在928晚上有死過,遑論復活。但那些知道香港已復活的人,都不時懷着喜樂、盼望的心高唱《海闊天空》、《撐起雨傘》等歌曲。這群香港人覺醒了,並且下定決心,無論環境有多惡劣,都會堅持把民主、自由、人權、公義在香港社會廣傳。
四、哀歌—挫敗
現在大家年年過復活節過得理所當然,但其實耶穌的福音是被禁止了好幾百年的時間。羅馬政權根本就沒有耐性去容忍一群推崇愛與和平的人士,擔心他們會擾亂社會穩定。為了維穩,政權用不同方式強力打壓基督徒。政權亦鼓勵「人民打人民」,用「基督徒是食人族,因為他們吃他們的神的『身體』(其實那不是肉,而是無酵餅)」等謠傳誣揑基督徒,使他們犯眾憎。同時,早期的基督徒又「唔爭氣」,不時「爭地盤」、內鬥,搞到連早期的門徒保羅都要寫信求他們勿忘初衷,要記住自己是「跟耶穌」,而不是跟「邊個邊個門徒」。當時的基督徒不少時候都未必感受到耶穌的復活。
至於「復活」後的香港,推動民主的人士飽受挫敗。現今政權根本沒有耐性去容忍民主、自由、人權、公義等核心價值。為了維穩,政權利用霸道警力、圍攻學術界及打壓傳媒等方式嘗試把支持民主聲音滅絕。政權亦鼓吹人民內部矛盾,用「這群人是激進港獨人士」、「這群人阻住地球轉」等指控誣揑民主人士,使他們日漸犯眾憎。民主人士亦「唔爭氣」,不懂團結、時常互罵。與早期的教會不同的,是香港還沒有一個像保羅一樣「重量級人物」去呼籲各人勿忘初衷,事事以爭取民主的大方向為重。的確,要香港人感受到香港原來已經復活是一件難事。
五、凱歌—功成
現任天主教教宗方濟各時常說,要做基督徒不能口講就算,而是要在信仰、社會上願意背着苦難十字架向前走的。早期的基督徒就能做得到。縱使一切的挫敗,他們始終都堅信,耶穌是正義、是真理。憑着這份信念,他們無懼打壓、衝破內鬨,屢敗屢戰地勇敢地把福音在羅馬帝國廣傳,直到最後他們不再被打壓,甚至成為國教。當然,基督宗教在其後的一千七百多年期間的發展有好亦有壞,但至少它已經是一股不能在世界上被消滅的宗教力量。基督宗教的「天國工程」究竟有幾成功,就只有天知道。但在人間的層面上,都在某程度上算是功成。
至於我們香港人,又是否同樣地願意在社區、社會行動上承受悲痛的催淚彈,才能在民主路上向前走?香港的民主,離「功成」這首凱歌可能還有很遠之路。我們是否能夠唱到這首歌,就要看香港人能否團結、能否繼續相信爭取民主的那份公義、能否有毅力去屢敗屢戰。未來的路,就要靠我們每一個人努力地走下去!
✽註:以上只代表筆者的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他所屬律師行的意見。
任建峰
執業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