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基金經理朋友跟密西比說,港股近期非常古怪,每日成交雖動輒也達七至八百億元,惟大部份買賣都只是集中在個別股份,如上周五,單是騰訊(700)成交額就超過百億元,佔總成交逾一成;買賣集中於小量股份,令其他股份乏人問津,間接加大各投行縮減研究部門人手壓力。
每隻股份始終都有「落鑊」的一日,又怎能單單因「升跌浪」斷定分析員生死?朋友笑謂,這個年頭買賣港股,過往邏輯已行不通,現時絕大部份時間都是消息「行先」,毫無基本因素地急升數日,然後又毫無原因下打回原形,春夢了無痕,分析員參與度是零。
消息何來?朋友笑一笑,指一指「上面」並再指手機。他表示,以往要與大量人交換資訊,就算用短訊為溝通工具,也要按很多按鈕才能成事,現時只要用手機通訊軟件,很短時間便可即時通知一個逾百人的群組,群組成員再通知「下線」群組,一傳百,百傳千,股價已可「爆上或爆落」十數個價位;這樣毫無分折的買賣根本不需分析員,分析員又怎會無被裁壓力?
密西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