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天台種植很平常?位於銅鑼灣的大型商場在興建時加入天台農圃的概念,把冷氣系統的散熱設備置於其他樓層,又加固頂層的防水層,在天台開闢面積5,000呎地耕農圃,供租戶免費使用,至今已種出沙律菜、西瓜、南瓜等,本月起更首次開放天台農圃予公眾參觀。
記者:張嘉雯
希慎廣場在38樓天台開闢罕見的地耕農圃,佔地5,000呎,每年開辦三個為期四個月的工作坊予希慎租戶、非牟利團體及學校作有機耕種,費用全免,60塊農地已「爆滿」,除了一般農作物外,亦設有香草園,種植薄荷、紫蘇、迷迭香等,希慎會提供種籽、教學及農耕工具。
盼減熱島效應
希慎本月起開放天台農圃予公眾參觀(見表),在專人帶領下踏足平日不對外開放的天台農圃、人工濕地及其他環保設施,兒童亦可以參加耕作工作坊,每位收費100元。該大廈的人工濕地設在16樓,該處的植物會收集由天台、牆身而來的雨水及辦公室的洗手水,經過沉澱、吸附、過濾及降解程序轉化成清澈透明的淨水,用作灌溉用途。
希慎興業助理總經理盧潔儀指,在興建該樓宇時已有建天台農圃的想法,商場的冷氣散熱系統設在其他樓層,並改為橫向散熱;因為並非「盆耕」,天台要特別加固防水層,希望農圃可以有助減低鬧市中的熱島效應。
在工廠開設天台農圃的「都巿農莊」負責人林世昌指,一般巿民或農圃經營者要在巿區地耕非常困難,「佢(希慎)呢種係唔使用其他盆栽同埋盛泥工具,但萬一漏水要搵個源頭,工程都幾浩大,一般家庭都係擺放式,用離地種植嘅容器,拉開咗就可以做維修」。他指都巿耕作碳排放低,「一落𨋢就可以賣」,但指在本港經營天台農圃並不容易,若宣傳不足,隨時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