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課壓力大 六成中學生抑鬱

功課壓力大 六成中學生抑鬱

【本報訊】一項訪問逾1.2萬名中學生的調查發現,六成人有不同程度抑鬱,超過一成人容易出現焦慮情緒,另有5.5%人經常焦慮,部份人更感絕望、想自殺。經常焦慮的學生中,逾八成人感覺功課壓力大兼不滿意自己成績,越高年級焦慮問題越嚴重。
記者:嚴敏慧 鍾麗霞

調查由理工大學護理學院及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進行,訪問16間中學共12,518名學生,發現中學生普遍有情緒困擾,六成人有輕微至非常嚴重抑鬱傾向,逾一成人受訪兩周內一半以上天數曾感焦慮,半成人更幾乎每天出現焦慮情況,他們自覺很差勁,認為自己是失敗者,和令家人失望,並感到低落、沮喪或絕望。

捱罵暈倒 返學肚痛

調查又發現,經常有焦慮症狀的學生感到功課壓力大的比率達86.8%,遠高於無焦慮症狀學生的61.3%,前者不滿學業成績的比例也略高,顯示學業壓力與焦慮、抑鬱情緒息息相關。
負責調查的理大護理學院助理教授麥艷華表示,家長很多時太緊張子女的學業成績,甚至犧牲了家庭生活與親子關係,「父母放工返到屋企見到仔女,通常係第一時間問做晒功課未?練咗琴未?寫好手冊未?未必即刻留意到仔女嘅情緒」。她建議家長要多留意子女的行為變化,例如會否容易生氣、對事情過份擔憂或難以放鬆等,有助及早察覺情緒問題,當局亦應進行全港性的兒童及青少年定期情緒健康調查。
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青少年精神健康推廣及治療中心累積處理近200宗個案,當中七成人有抑鬱或焦慮問題,約四成更有自殘或自殺想法,5至10%人會實行,以𠝹手最普遍。該中心主任周倩儀指出,最近受文憑試(DSE)困擾求助學生增加,曾有名校學生因退步被老師責罵,因受不住壓力當場暈倒,亦有學生每次返學都會肚痛。
她提醒,不要將症狀誤當是學生懶散,有可能是情緒困擾警號,尤其出現如經常「瞓覺」或「瞓唔着」,常生病要請假缺課、抗拒參加各類活動等做事缺乏動力的徵兆,或與情緒問題有關,切勿掉以輕心,因為忽視情緒困擾隨增加其他健康與行為問題的風險,如吸煙、飲酒、濫藥、成績倒退或輟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