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縮的定義是商品和服務價格總體下降。在過去幾十年來,美國投資者和消費者對這概念應該比較陌生,而已經習慣於擔心通脹對其儲蓄的影響的投資者,可能會驚訝地看到,政策制定者試圖保持通脹。但這也恰巧是目前世界一些地區正在發生的情況。
隨時癱瘓經濟
其實長期的通縮和失控的通脹一樣,對國家的經濟有着同樣的威脅。如果價格跌幅過大、時間過長,消費者可能會推遲其消費計劃,寄望在將來會有更優惠的價格,然而企業卻不大可能在那個時間之前生產成本較低的產品,這種情況會癱瘓經濟。
日本的經濟衰退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說明通縮可以長時間給經濟帶來問題。儘管該國領導人似乎最終通過三項積極的舉措打擊通縮,包括財政刺激措施、寬鬆的貨幣政策以及結構性改革。與此同時,通縮的威脅,最近似乎在歐元區越演越烈,而總通脹年率在去年12月下降到了年化後的負0.2%,但必須承認的是,油價大跌也令這指標進一步下滑。然而,該地區不包括食品、燃料、酒精和煙草的核心通脹仍然呈現了0.8%的增長。
中央銀行的職責,就是要通過施行能夠促進長期價格穩定和可持續增長的政策,以確保遏制破壞性通縮和過快的通脹的出現,但最近各國央行在這些方面都沒有取得很大的成功。不過,我們預期歐洲中央銀行(ECB)將會帶來一些情況的改善,因為他們已經蓄勢待發,準備效仿美國和日本,推出大規模的量化寬鬆(QE)計劃。
Copyright©2015。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版權所有。
本文之發行人為富蘭克林鄧普頓投資(亞洲)有限公司。本文只提供一般性資料,其內容顯示本行在刊登日期之見解。文內所提及的證券只作參考用途,並非購買、出售或持有任何證券的建議。
投資組合不一定在任何時期內持有所述股票。本文的意見可因應情況修改而不作另行通知。本行對文中所載之推測不會作任何保證或承諾。本行亦不會就閣下使用本文或本文之任何資料、推測或意見而引致閣下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責。本文並未為香港證監會所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