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中國經濟與股市冰火兩重天!這邊廂內地最新製造業數據又令市場失望,增長力度欠奉,但那邊廂A股狂牛再現,殺聲震天。分析普遍認為,經濟越差、放水憧憬越大,這種南轅北轍的情況,將繼續成為市場的主旋律。
記者︰黃尹華 林靜
內地製造業再陷收縮水平!中央去年底開始放水刺激經濟,但未能挽回經濟下滑趨勢。滙豐昨日公佈3月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初值只有49.2,遠遜市場預期的50.6,兼創下11個月新低,較2月終值50.7明顯回落,並再度跌回收縮區間。有專家表示,內地首季經濟或未能保七,中央有可能再加碼放水。
滙豐PMI各分項指數全面轉差,其中新定單指數結束年初以來連續兩月的攀升,從2月的51.2大幅跌落至3月的49.3,再降至50的盛衰分界線以下,為2014年4月以來最低。產出指數則在3月下跌0.9個百分點,至50.8。就業指數則連續第17個月低於50,並創下2009年2月以來最低。
資金分流令經濟疲弱
中信銀行首席經濟師兼研究部總經理廖群表示,中央已先後減息及降準,並推出多次定向寬鬆,但經濟數據沒有改善,意味第一季內地經濟增速,可能達不到中央所訂的7%目標。他預計在第一季度數據全部公佈後,中央有可能在四月初推出更多寬鬆措施,其中降準將會優先考慮。
光大證券發報告指,內地股市大幅上升,導致資金分流,是令實體經濟疲弱的關鍵因素。報告指,3月份內多位高層領導唱好股市,而貨幣政策也持續放鬆,吸引資金大舉進入股市,類似的情況在去年11月減息之後也曾發生過。花旗報告則指,就業指數轉差,將逼使內地加大政策刺激力度,因中央已一再表明確保就業,是經濟政策的底線。
社科院料首季難保七
去年中國經濟全年增速只有7.4%,已經低於7.5%的原定目標,中央更將今年經濟增速目標下調至7%。不過,今年以來內地各項經濟數據持續轉差。早前統計局公佈,反映工業景氣的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PPI),已經連續三年處於收縮,按年跌4.8%。昨日發改委網站則公佈,內地1至2月鐵路貨運量按年跌9.1%,顯示實體經濟活動萎縮。
國務院旗下社科院上周日亦發表報告,預測內地經濟在今年第一季,將延續去年第四季度的下滑趨勢,升幅將只有6.85%左右。第二季經濟仍存在風險,包括受去產能、去泡沫、清理債務等因素影響,全年經濟增長有下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