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靚籽】特務首飾 暗藏機關

【扮靚籽】特務首飾 暗藏機關

【扮靚籽:拍案矜奇】
自幼情迷特務007,每集亮點除邦女郎外,必定是Q先生為James Bond度身訂做的機關武器。俄羅斯鬼才珠寶設計師Vladimir Markin日前訪港,特地帶來連龍頭時裝雜誌《Vogue》、《ELLE》都爭相試玩的相機鏡頭鑽戒。記者又特別邀請了本地珠寶設計師楊卓勳(Hugo)一同到訪兩個月前才進駐上環的Markin專門店參觀,我倆就如置身Q先生實驗遊樂園,玩得不亦樂乎。

平常走進保安嚴密的高級珠寶店,就只能隔着玻璃箱觀賞天價珠寶,但Markin的高級珠寶店就如一個實驗遊樂園,每件首飾都具有獨特生命力,訴說着天馬行空小故事,為都市人繁忙的生活,帶來一點頑皮的快樂。雖然Vladimir的英文水平屬「有限公司」,言語不通只好以實際行動與記者逐件試玩。最初我還有些顧忌,怕損壞賠不起,但玩上癮後才發現高價珠寶也可以如斯新奇多變。

Vladimir情迷比例對稱的教堂平面圖,圖內吊墜取材自位於法國Toulouse的St. Sernin教堂。
純銀St.Sernin吊墜 370美元 (a)

設計複雜 無懼抄襲

是次訪港,Vladimir特地帶來結構精密複雜的Aperture Ring,戒指取材自Vladimir對俄羅斯古董相機的狂熱。一天他於舊市集閒逛,被結構複雜的精緻古董菲林相機所吸引,於是購置數款並帶回他與幾位志同道合朋友成立的珠寶實驗室研究。過程就如孩子將家中的電器逐件零件拆散再重新組裝,進行物理大解構般,後來越買越多越拆越起勁。最後並無機械工程背景的他精通相機內的所有機械運作,並抽取最複雜的鏡頭傳動裝置,按比例縮小,生產Aperture Ring設計構思。
Vladimir說:「由於機械零件實在太精細,初時每件零件手做加裝嵌需時三個月,現時技術雖然較純熟,但仍需至少兩個月訂製時間。」順時針扭開戒指上黑色的白金光圈環時,手感與扭真正鏡頭一樣順滑而實在,就連開關聲音也一模一樣,隨行攝影師亦大讚非常過癮。「格格」兩聲,暗藏於光圈葉下的一卡鑽石隨即如真實鏡頭般慢慢伸出,優雅高貴,感覺就有如歌手於演唱會表演時由地下後台緩緩升起出場一樣,令人充滿期待。
今次Vladimir帶來香港的Aperture Ring,屬第二代改良版。第一代的內藏鑽石,未能如鏡頭般升起,而第二代的空間不但能放卡數較大的鑽石,而且鑽石能跟隨扭動邊框升起降下,邊框上與一卡鑽石的周邊亦鑲有一百四十粒閃亮碎鑽,最特別是黑色的快門葉是白金製造。此款戒指是Markin的成名作,至今仍未有任何珠寶店能製造出類似作品或成功複製。問到Vladimir進駐香港,會否擔心複製品的大量出現,他卻滿懷自信複雜結構無人能及,他更曾試過將手稿借給朋友的大廠讓他們嘗試生產,最後當然無功而還。

Vladimir Markin大學時期於莫斯科修讀藝術,後來開設珠寶實驗室,以機械結合珠寶設計聞名,兩月前進駐香港,是亞洲除新加坡外的第二分店。

第二代的Aperture Ring能放入較大粒的鑽石,周邊鑲有一百四十粒閃亮碎鑽,最特別是黑色的快門葉是白金製造。
Aperture Ring II 38,000美元 (a)

1.光圈葉閉上

2.輕扭光圈環

3.鑽石出場

4.鑽石升起

神秘符號 引人入勝

玩完光圈戒指後,Vladimir拿出一對灰色石紋耳環,他把耳環拉開後露出碎鑽軸心,起初以為也無甚特別。試摸上手質感實在,觸感如天鵝絨般柔潤並帶啞光,估計應該是經打磨的石頭,他卻帶笑回說:「當然沒那麼簡單,這是用白金燒製成的仿海石。」無論外表還是質感都使人難以置信眼前的是平常看來純白帶光澤的白金。他再拿起大教堂系列頸鏈繼續物料競猜遊戲,表面啞光、手感較粗,猜想應該是鐵,他佻皮的說那是925純銀。兩戰兩敗,他再拿起文具系列的文件夾耳環問同樣問題,心想絕不可以常理猜想,豈料他大笑說真的只是純銀。他希望製造出世上只屬於他的獨特物料,使其作品更與眾不同。
看到Vladimir介紹那似鐵卻是銀的大教堂系列時,只以為那鏤空花紋取材自天主教堂的玫瑰窗,他卻說那是根據世界各地教堂的建築平面圖造成的十字架。他參觀大教堂時看到印在小冊子上的平面圖細膩複雜,着迷於建築幾何學上講求左右對稱平衡,他亦根據教堂架構起伏造出3D立體漸層效果,做出視覺上的和諧韻律感。最特別是取材自位於法國Toulouse的St. Sernin教堂,建於一○八○年至一一二○年間,是現存世上最大的羅馬式教堂,於一九九八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另外全系列中立體感最交錯、構圖最複雜的倫敦St.Paul's Catherdral,取材自英國史上其中一位最著名建築師Christopher Wren於一六六六年繪畫的中世紀手稿藍圖。試帶上身時不禁想起懸疑小說《The Da Vinci Code》內的象徵符號,像是收藏了許多神秘暗號的解謎線索,極具戲劇感。

Vladmir親手繪畫的設計圖,每張都精緻立體,如Space collection的袖口鈕設計圖清晰地看出機械建構與轉動效果,猶如藝術畫作。
Space collection袖口鈕 未定價

一位懶惰的男士被女友埋怨不再放心思於她身上,束手無策下找Vladimir道出女友喜好,結果得到這枚獨一無二的訂製胸針:表面是平平無奇的紅蘿蔔,其實內收藏可愛鍍金小兔。胸針鑲有橙剛玉、石榴石與碎鑽。
Carrot brooch 10,900美元 (a)

最令我動心的是文具系列,小時候都曾試過將文件夾當耳環,將萬字夾串起當手鏈頸鏈,想起來就只欠一支塗指甲的螢光筆。
Paperclips earrings 650美元 (a)

看似石頭但卻是白金的Stone collection機械耳環,拉開軸心鑲有碎鑽。
Stone earrings 16,000美元 (a)

參考倫敦St.Paul's Catherdral一六六六年手稿藍圖製成的吊墜,結構相當複雜。
Greek cross 純銀吊墜 470美元

後記:真實的偷拍機關

由於太迷戀特務片,記者留學時更特地到訪德國Oberhausen的Top Secret Spy Museum一睹真實的間諜機關裝置,發現偷拍裝置竟可藏於戒指、鞋底、懷錶,創作力量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尤其這款七○年代前蘇聯相機戒指,打開蓋後,中間的寶石其實是偷拍鏡頭,別以為真正的偷拍戒指只會出現在電影裏面,此戒指是真實供蘇聯特務組織執行任務使用,藏品於一九九一年於倫敦拍賣會以25,000美元售出。

Hugo:摸不清、猜不透

是次特地找來本地珠寶品牌Obellery設計達人Hugo一看究竟。他研究Aperture Ring時說那需花大量時間計算零件結構,市面上珠寶較多着重純粹視覺效果,將機械融入珠寶非常罕見。至於Stone collection雖看似石頭,以為是銀,得知是白金時亦感意外。他評物料處理手法獨特性時說:「每個珠寶設計師都總有自己的一套獨門recipe闖天下,猜不出那製作方法。」他估計每件產品都至少要花一個月才能完成,製作成本理應非常高。
大學時修讀較冷門的大型金屬珠寶設計的Hugo創立了Obellery珠寶工作坊,專做手做現代首飾,作品具其個人性格特色。因其金屬設計背景,故愛用一般珠寶店少用的啞光銀料,他解說:「由於我的設計結構非常立體,再以反光物料反射光線就會過於複雜,但因物料啞色關係需花時間處理細節位。」他的設計同樣難以送往工廠大量生產,用電腦畫好草稿後,需人手將十數件散件砌成一件,而且他製飾時運用大型金屬技巧處理技巧,不如其他主流較小件銀飾以尖火燒製,物理學上用尖火的溫度燒製,大型金屬設計會較難以焊接。

本地珠寶設計師Hugo Yeung的作品曾於倫敦Victoria & Albert Museum展覽,去年與同為珠寶設計師的Belinda Chang進駐PMQ開設Obellery珠寶工作室。

個人最愛這款純銀麻花粗身手鐲,以一塊過啞光銀交錯編織並焊接,帶上手具立體感令手看起更修長。
純銀麻花手鐲$4,500 (b)

用電腦繪圖並人手逐件組合的立體戒指,黑銀款於連鎖店少見,戴上手亦非常有型。
立體戒指$8,250(b)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a)Markin fine jewellery

中環伊利近街八號地舖

(b)Obellery contemporary jewellery studio

中環鴨巴甸街35號H311號舖

記者:楊麗珊
攝影:林栢鈞、楊錦文
編輯:黃仲兒
美術:黃創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