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贏了,也是輸的 - 林夕

拗贏了,也是輸的 - 林夕

陳弘毅是個有心人,門封得死死的,落閘放狼狗的程序早已啓動,依然在不斷敲門。提議白票守尾門,吃了閉門羹,又再建議進行政改辯論。
不喜歡一件事情,有千萬種說法,卻只有一個理由,對自己不利。反對一件事情,無論那個講法,總能反映到那個人腦袋裏裝的是什麼。
葉劉聲稱,不應,也不必要變成下任特首熱身賽。看,日有所思,不必到夜裏才有所夢。人家提議的電視辯論,沒有指明由誰對誰,也可以不止一場,怎麼就直接想到候任特首熱身賽呢。
如果真是提前熱身賽,在現有框架下,想想一下,由提名委員會篩出來的人辯論給觀眾看,如果還見得人,說不定有助政府推銷呢?
譚耀宗認為,無意跟泛民辯論,不是怕輸,是怕拉闊分歧,無補於事。奇怪,建制派當然不怕輸,輸不了,因為這場提議中的辯論,結果最多由觀眾評分,大眾意見向來無關痛癢,不符合這個法那個法,輸贏不過如浮雲。何況,有分歧,大家用口辨別一下論述一下,不是一個收窄分歧的辦法嗎?電視辯論,唯一缺點就是公開而已,過分光明正大而已。
劉兆佳表示,辯論無法改變現狀,況且目前正反雙方都沒有足夠代表性人物。這就更奇,政改三人組理應是推銷能手,怎麼連代表性都沒有?電視辯論最能改變現狀,現任特首當時在辯論中大出鋒頭,不知贏得了多少電視觀眾的歡心,對唐英年落選的命運於事無補,卻實實在在為內定的結果招來了民意的新衣。
還是湯家驊最直接,大狀批評,辯論是將嚴肅問題變成口舌之爭,幼稚兼無聊,「拗贏你就贏㗎喇」?大狀走溫和中間派路線,想爭取一點東西,自然不是拗回來的,是閉門談判回來的。難為走同樣路線的陳弘毅,熱心不斷遭冷水潑,大狀其實應該很有同感才對,大家都是幼稚,百無聊賴中找些事情幹而已。
不能改變命運的長度,也想看看結局的難看度,電視觀眾再幼稚,也知道拗贏了,也是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