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我每年只係休息一日……揸咗40年,真係唔捨得!」以貨車改裝而成的馬草壟鄉村車本月底「榮休」,結束半世紀以來風雨無間服務居民「奉旨超載」的歷史,司機兼車主馮德水固然捨不得,馬草壟村民不論老少同樣依依不捨。「搭小巴淨係睇到人哋個背脊……坐鄉村車親切好多」,馮小姐的想法反映了不少村民心聲,大家捨不得的,是一個無冷氣、零避震但充滿人情味的溫暖車廂。
鄉村車是由貨車改裝成的載客豬籠車,六、七十年代鄉村交通不便,運輸署曾為百多輛鄉村車發出牌照,方便村民帶農產品往來墟市,但隨着交通改善現全港僅剩下三輛。當中兩輛鄉村車往來上水及馬草壟村,村民叫兩車為「馮園」及「牛鼓」。但牛鼓已於本月15日停駛,馮園於下周二(31日)正午12時15分開出最後一班後亦會停開,為馬草壟村鄉村車歷史畫上句號。
零避震坐到「籮柚痛」
記者昨坐上已有24年車齡的馮園,影入眼簾是無冷氣生銹車廂及車籠兩側長凳,車頭貼有「超額載客許可證」,可載最多22名乘客,乘客要伸手通過小窗向司機付車資。昨日乘客除了帶着手拉車買餸的老村民,還有特意來試搭的情侶,部份班次座位幾乎全滿,好不熱鬧,但車太舊避震差,25分鐘車程有乘客指坐至「籮柚痛」。
65歲車主兼司機馮德水是馬草壟村民,他近日要由清晨5時20分首班車每日直踩揸足13小時,但仍無怨言,笑稱早習慣一年只放大年初一一天假的生活。他回想車資數十年間由7角加至5元,他1990年時買入此貨車改裝成馮園,每天營業額約700元,扣成本後每月收入雖僅約一萬元,但已夠他養活一家五口,於願足矣。
他透露今次榮休是因車太舊,欲購入冷氣小巴改裝又不獲准,亦又無能力買40至50萬元新車,但坦言不捨得街坊。有年逾八旬婆婆及伯伯都對鄉村車停運感可惜,盛讚司機好人,姓陳小學女生亦嘆稱「小巴成日冇位,鄉村車多位啲,方便啲」。馬草壟鄉村車停運後,運輸署指全港將僅餘一輛鄉村車來往聯和墟及鹿頸,專線小巴51K會加密班次服務馬草壟村民。但村民稱小巴有疏離感,不及鄉村車親切,無可取代。
■記者張珮琪、梁瑞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