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大選之後(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以色列大選之後
(自由撰稿人 貝加爾) - 貝加爾

被以色列人暱稱為Bibi的總理內塔尼亞胡在上周大選意外勝出,可望第四度拜相。內塔尼亞胡已斷斷續續出任以色列總理超過九年,上一次執政能如此長久的,已經是從一九四八到五四年執政的開國總理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
內塔尼亞胡領導的右翼利庫德集團(Likud)在選前民調中一直落後於由工黨和運動黨(Hatnuah)組成的左翼錫安主義聯盟(Zionist Union),最終卻居然意外比錫安主義聯盟多贏四席。
內塔尼亞胡選前曾誓言阻止巴勒斯坦立國,反對國際社會及國內左翼支持的「兩國方案」,又與奧巴馬政府不咬弦。內塔尼亞胡連任,令人關注對中東局勢和以巴和平帶來甚麼影響。
早在大選前一周,內塔尼亞胡未有跟隨外交慣例知會白宮,接受美國眾議院議長共和黨的博納之邀出席國會演說,批評奧巴馬政府與伊朗的核武談判,奧巴馬反駁內塔尼亞胡散播恐慌演說毫無新意,兩人不和擺上枱面。
國際政治層層相扣。美國遭受九一一後,先後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小布殊又把夾在兩國中間,長期互相敵視的伊朗與伊拉克,以及朝鮮劃入邪惡軸心。從前在伊朗先篩選,後普選的選舉之下,也有相對屬改革派的候選人出閘當選,但於伊朗在國家安全深感威脅之下,便造就了艾哈邁迪內賈德這類強烈反美的總統出現,更直指要把以色列從地圖上抹去。
內塔尼亞胡一直打國家安全牌,縱使相對溫和的改革派魯哈尼繼任伊朗總統後開始與美國就發展核武展開談判,又聯同對付趁美軍入侵伊拉克後的亂局而坐大的伊斯蘭國,內塔尼亞胡仍強調伊朗威脅論,對奧巴馬政府與伊朗談判的立場大加反對。
美國近年「府院之爭」越趨激烈,控制兩院的共和黨不惜讓政府機關停擺來阻撓奧巴馬施政,也對奧巴馬對伊朗的外交政策大加撻伐,甚至有四十七名共和黨參議員直接致函伊朗指他們不會通過任何談判結果。內塔尼亞胡借兩黨之爭的機會,繞過白宮到國會大唱反調自然令奧巴馬不悅,奧巴馬更在大選後指要重新衡量與以色列的關係。
內塔尼亞胡在國防開支上大灑金錢,也令國內民眾不滿。左翼聯盟便在大選中打民生牌,要將用來購買軍備的資源改善民生,紓緩物價飛漲問題,又支持兩國方案,讓巴勒斯坦獨立。而除了看重猶太傳統的宗教團體外,近年在蘇聯解體後「回國」的俄籍猶太移民龐大人口特別重視國家安全,則成為內塔尼亞胡的新票源。
內塔尼亞胡意外勝出,美以關係在奧巴馬任內可料不會有所改善,而以色列也不可能逆轉美伊核談判的結果。但走鷹派路線的以色列,將對持續紛亂的周邊局勢以及以巴和平進程有何影響則要拭目以待。不過不少巴勒斯坦人反而對選舉結果表示高興,因為強硬的內塔尼亞胡政府只會持續其在以巴衝突中欺凌者的形象,削弱其在國際社會的支持度,反而有利巴勒斯坦。

貝加爾
自由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