窒息在加德滿都 - 陳淑莊

窒息在加德滿都 - 陳淑莊

當柴靜的《穹頂之下》在網絡上鬧得沸沸騰騰時,我正在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柴靜鏡頭下的漫天霧霾,香港人未必有切膚之痛,但我在加德滿都時真的明白活在嚴重空氣污染的環境下是什麼一回事。
加德滿都應該是我去過污染最嚴重的地方。街上沒有垃圾箱,有垃圾箱也未必有人倒垃圾,於是路邊自自然然堆起垃圾山,膠樽、廚餘、傢俱一切一切都往上堆,而且就在民居前面。
但加德滿都最難頂的是馬路廢氣和沙塵,巴士和電單車塞滿公路,誰也不退讓,噴出來的廢氣籠罩着街頭,許多路人都帶着口罩。
根據耶魯大學去年的「環境表現指數」,在全球178個國家之中,尼泊爾的空氣質素排行尾二,只比包尾的曼加拉好一點,而中國則排行尾三,尾四及尾五分別為巴基斯坦和印度。
去年英國《衛報》訪問了一個耶魯大學的尼泊爾籍學者,他在加德滿都研究空氣質素,在交通最繁忙時候,空氣中的懸浮粒子的濃度為每立方米500微克,按香港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標準,空氣中可吸入的懸浮粒子濃度上限的每年平均值,不應超過每立方米50微克。空氣質素長期超過上限,患有心臟或呼吸系統疾病的人的病徵會明顯加劇,而一般人士普遍也會感到不適。尼泊爾政府在市內設立空氣監察站,六年前聲稱要維修,至今仍然關閉。
我發覺大部份非透過民主選舉組成的政府都有雷同的價值觀,就是為了經濟數字的增長,不惜犧牲自然環境和人民健康,尼泊爾如是,中國如是,香港如是:行政會議日前通過造價達1415億元天價的機場第三條跑道,預計明年動工。項目其中一個極具爭議之處在三跑的工程費用並非由政府出資,而是藉由銀行舉債、保留盈利,以及向用家徵費三方面來融資,於是能架空立法會,避過議員對三跑工程的監督,直接交由行會和機管局閉門決定。有人說融資方案不用花費公帑,不是慳了納稅人的錢嗎?
梗係冇咁着數!因為工程費用其中一個來源是「保留盈利」,機管局可保留每年約50至60億本來應派發給政府的花紅,項目啟動後,政府庫房每年將少了一筆可觀的收入。更別忘了機管局建議向旅客徵收180元機場建設費,這項安排接近現有120元的離境稅。
港珠澳大橋連同三跑,大嶼山在工程期間水陸都永無寧日,兩大工程竣工後,空氣污染、海洋生態破壞和噪音滋擾將帶來深遠影響。工程的成本不單在於工程費的十幾個零,而是幾代人的健康。
1415億是否真的能給香港一個高回報的三跑仍言之尚早,但特區政府聯同機管局扭盡六壬要避過立法會的監察卻路人皆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