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作業:東施效顰 - 宋漢生

創業作業:東施效顰 - 宋漢生

朋友初搞startup,問,聽講Google容許員工花兩成返工時間,做自己想做的項目。既然Google那麼成功,是否應該仿效,都在自己公司搞這個?
Google成功,是事實。問題是,到底是Google成功,是因為有這個措施,還是雖然有這個措施,都無阻Google成功?這個措施,對Google的成功,是正面,負面抑或根本毫無關係?是因為有這個措施,所以成功,抑或因為成功了,所以才有這個措施?
細個睇《成語動畫廊》,有個故事,特別深印象,因為好低能,叫東施效顰。大概是大美人西施有病,成日行路按住個心口,醜婦東施見個個都覺得西施靚,於是又學人行路按住個心口,以為因此就會得人欣賞。
當時我以為,故事的教訓,是東施無自知之明,不知道無論點樣模仿西施,都是嘥氣。心諗,現實裏,邊會有人這麼儍?好多年至發現,故事的重點,可能其實是東施搞錯了因果關係,而搞錯因果關係,是好常見現象,因為實在太難。

因果關係難搞清

西施按住心口,可能同其他人欣不欣賞無關。也可能削減了對她的欣賞,不過實在太靚,依然好多人欣賞。也可能是有助得到更多人欣賞,不過只是好次要的因素。大家笑東施蠢,是笑她誤以為按心口是主因。問題是,Google的20% time呢?
換個角度看。Google去到某個規模,最驚兩件事。第一,是好多勁人走去對手例如微軟工作,令對手找到方法威脅自己。第二,是好多勁人自立門戶,其中一間跑出威脅自己,就如當年自己爆出威脅微軟一樣。於是乎,大把錢的Google,最合理的做法,是在某個框架內,有理無理,儘量把天下兵器盡收,萬一人太多,無那麼多事做?忽然間,20% time就好就手。
當然,以上只是可能,未必是事實,但難題正正是好難知道答案。其他人的成功或失敗,甚麼是主因,甚麼是雜音,好難知,一個原因,是當事人有心誤導。我估有心誤導,一定有,就正如Google明明雄霸網上廣告市場,但為免樹大招風,自己將成個餅畫到好大,然後聲稱其實自己個份好細,只是小蕃薯。
但我估,更大的原因,是連當事人自己,都不一定清楚自己的成功或失敗,哪些是因哪些是果哪些毫不相干。我對自己在前幾年所謂web2.0那一浪的成績,成敗因果的理解,一直未停過轉變,自覺是越來越明白,卻又看不見修正的盡頭。搞不清因果,點樣從自己經驗學習?點樣從他人經驗學習?點樣同其他人分享自己的經驗?東施的故事,是好深的一課,也不再那麼好笑。

宋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