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切治療部留醫的病人,大多要靠儀器協助呼吸,因此不能以言語表達不適或需要。很多時候整個病房只會聽到儀器發出的聲音,偌大的空間,總令人有一點冰冷的感覺。
那天,當我正在何伯的床邊照顧他時,口部插着喉管的他突然舉起軟弱無力的手,煩躁不安地不停指向口部。我心中一陣疑惑,莫非喉管有痰或出了甚麼問題?細心檢查,發覺沒有不妥。問他是否口乾,他猛然點頭,我於是取來一塊濕紗布,放在何伯口內讓他含着,他笑了一笑,一臉滿足的模樣。
與同事談及此事,知道其他病人也有口乾的情況。與醫生商討後,我們試行按病人需要以噴水樽替他們濕潤口腔,除讓他們感覺舒適一些外,也可體會醫護人員的關懷。
關注病人基本需要
其後深切治療部推行了一個關懷護理計劃,加強護士關注病人基本需要的意識。現在我們在每位病人床邊都會放置一個噴水樽,當病人口乾時用以濕潤口腔。調查結果顯示,病人及家屬均十分滿意這項措施,讓我們十分鼓舞。
醫護發展不斷走向高科技的道路,對病人的治療康復是好的,但護理模式也容易被社會誤解為過於機械化。護理的核心其實建基於對病人的關懷,這個小小的噴水樽正好反映我們不忘初衷,一切以病人為本。
逢周一刊出
撰文:威爾斯親王醫院深切治療部護士鄭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