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感染是外科手術的大敵。要避免傷口感染發炎,手術得在無菌的環境下進行。
在日常的生活環境裏,細菌無處不在。手術室無論怎樣清洗,用甚麼消毒劑揩抹,都不能達到無菌。外科醫生只能以消毒劑清洗雙手、穿上無菌的綠色手術袍、戴上無菌的手套、替病人消毒要下刀的位置,再鋪上無菌手術單。手術室護士用無菌單蓋着儀器,安放預早消毒了的儀器。整個手術,都在這小小的無菌區中進行。
手術人員刷好手、穿好裝備之後就不能再碰無菌區內的任何東西。外科醫生習慣性會把雙手抬起,放在胸前。要添加甚麼儀器,都不能自己動手,要呼喚協助的護士來打開無菌手術包裝,再把東西遞進無菌區。
初入行時未習慣手術室的常規,穿好裝備後往往一不留神就把手垂下,或不經意地摸摸鼻子、托一托眼鏡。這時就會惹來早在一旁虎視眈眈的護士長的獅吼,一臉腼腆的新丁就得馬上離開手術台,卸下裝備,重新再重複刷手、穿手術衣、戴手套的過程。
近年來手術室越來越多採用一次性的無菌用品。從手術袍,手術單,到林林總總的手術儀器,都是在出廠前已消毒妥當,獨立包裝,上手術台時打開就用。為了保證在運輸及儲藏是不受污染,這些用品都有兩層或以上的牢固包裝。這些用完即棄的醫療用品,大大的減輕了手術室護士的工作,但每一次手術完結時,手術室的角落卻堆積了像一個小山的廢物。
鍾尚志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