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二戰後在日本被捕的間諜不多,自七十年代只有七宗案。調查員形容他們聰明之處是行事不動聲色,實際是長期搜集情報,有如常常到沙灘曬太陽的泳客,將沙子(情報)逐點帶在身上,去而復返,令當局難以辨別。
為中國當間諜的除了有官員,有些還會利用技術員、留學生和商人等平民身份,與同行光天化日下公開交流,反而能夠減低目標戒心,並伺機攏絡當地人做同謀。
中國大使涉替日當間諜
早年中國間諜以搜集軍事、科技情報為主,二○○三年就有日本前自衞官被揭提供軍事防衞資料予中國駐日大使館官員;至近年,醫療、農業等民生情報也會搜集,二○○七年二月,就有大型車廠中國籍工程師偷取公司產品情報回國而被捕;二○一二年,中國駐日大使館一等書記官李春光被指盜取日本農林水產省機密。
亦有中國官員倒轉槍頭涉當日本間諜,前駐冰島中國大使馬繼生夫婦,去年初就因為向日本透露國家機密罪名而被國安部門扣查拘捕;馬繼生之前曾兩度在中國駐東京大使館工作。
日本《產經新聞》/英國廣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