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黑黑的天空,泥濘滿佈的雪地,戴着五彩繽紛洋葱頭帽子的聖巴素大教堂(St. Basil Cathedral),烈風刺臉的紅場(Red Square),莊嚴而冷酷的克里姆林宮(Kremlin),再加上一場腥風血雨的政治謀殺,短短一周來已經歷了百分百的俄國體驗,而在這體驗中更千萬少不了一碗羅宋湯(Borscht)。
打從孩童時代的車厘哥夫餐廳到中學時代的紅寶石或波士頓餐廳,甚至到了今天已上市的翠華茶餐廳,正宗羅宋湯應是一碗熱烘烘橙紅色的菜肉湯,胡蘿蔔、椰菜、洋葱、番茄外,還有幾片牛肉,運氣好透會遇上一節牛尾,味道濃濃帶着肉味和點點番茄的酸,伴着一個牛油餐包,這便是俄國羅宋湯。
當然在俄國吃不到這樣的湯。
這裏羅宋湯是鮮紅色的,因湯裏沒有多種蔬菜而只有獨沽一味紅菜頭(Beetroot),牛肉是大塊大塊的,當然也沒有牛油餐包,卻有一匙酸奶忌廉。味道當然跟向來熟悉的羅宋湯截然不同,既只有紅菜頭便只有紅菜頭味伴着點兒奶油香,還不錯,不過老實說。還是翠華羅宋湯好味得多。
更奇怪是根本沒有正宗俄國羅宋湯,因正宗羅宋湯本來自烏克蘭,兩國經多年解不開的敵友關係後才被外人誤把羅宋湯視為俄國菜。羅宋湯實是徹徹底底烏克蘭紅菜頭牛肉湯。話雖如此,實際在歐洲各地均有不同版本的「羅宋湯」,例如波蘭便會加上蒜頭芹菜,肉類卻改用香腸甚至Ravioli(即雲吞),更有地方加上菠菜變成綠色羅宋湯,故此港式羅宋湯也不外是眾多變化版本之一。
不禁問何為「正宗」,這兩字頗受人愛戴,不論是海南雞飯還是葉問詠春,只要加上「正宗」兩字便身價倍升,但若要追源尋古,「正宗」一詞可能從未存在,比方我們港人所喜愛的雲吞(或餛飩)麵,正宗貨色當然是指來自廣州的麥氏系列,來自祖國廣州的當然正宗?非也,首先麵食根本並非源自廣州,南方產米而北方產小麥,麵食當然是小麥製成品,惟在北宋末期金兵入侵,北方人移居廣東時才帶來麵食習慣,而餛飩一詞當是宋朝時代的餃子。即皮厚餡又多的東西(註),絕不像現今香港的薄皮雲吞。所以正宗雲吞麵應是宋朝時代的餃子湯麵。
故此還是不要太過着意「正宗」,好味便夠了。
註:資料源自李開周著《吃一場有趣的宋朝飯局》,時報出版
莫樹錦
中文大學臨床腫瘤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