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常常聽到「知識改變命運」,但何故現在如此多大學生要向下流才能維持生活,如此多中產人士面對進退兩難,高不成,低不就?是現今的80後、90後比起以往的年輕人不濟嗎?我相信絕對不是,作為一個80後,眼見身邊年輕一輩有上進心,努力在社會中向上爬的人比比皆是,就好像最近自己和幾位友人去了一個80後上車攻略的講座擔當嘉賓,席中的80後、90後皆在放工放學後拖着疲憊身軀,坐足兩個多小時去尋找方法令自己成功解決生活中面對的財務問題, 所以我相信變的不是年輕人的能力和心態,而是社會和經濟模式的轉變。
二百多年前,全球仍是一個非常原始的時期,農作物仍靠人力去生產,除非面對年年大旱此等黑天鵝,否則當時只要你有人力資源,健康的體魄,就已經可以生活無憂。直至工業革命,擁有科技等同擁有未來,擁有金錢,農作物可以以更大規模生產,如果當時仍然只單靠勞力耕作,相信要養活自己已經十分困難。至今廿一世紀,身處物資豐盛,教育程度高的香港,學歷通脹,知識貶值已成不爭事實,就以我出身的會計界來說,big 4第一年的人工只有一萬一千多,和十數年前相比,幾近沒有增加,同樣的會計專業知識,十多年來價值非但沒有按年增加,如計及通脹甚至是等同減薪,此等情況在其他專業工種上亦是普遍。
以往很多人可單單靠入大學,考取專業資格,然後儲起作為專業人士的高薪,收着銀行十厘儲蓄利息便可得到財務自由,可是現在若依從這種方法成功的可能性相信不言而喻,若是固守舊有的一套方法在時移世易的社會中,就如同《解碼遊戲》中主角Alan Turing的團友Hugh,每天用try and error 的方法希望在每天十數小時的時限內解開擁有上千萬種可能性的組合,結果屢試屢敗。相反Alan Turing知道面對新的問題新的挑戰,必然需要新的方法,所以他不顧別人反對和阻撓,開始研發Turing machine,用新的模式去解決問題,其實在人生中我們正需要這種勇氣。下一次我們可以簡單探討一下,在現金社會中我們可以如何用新的方法和模式去解決我們新面對的社會和經濟。
灝昇
https://www.facebook.com/speculatorjun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