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宣傳片為何這麼廢? - 徐緣

政府宣傳片為何這麼廢? - 徐緣

為存厚道,過往寫文章很少負評廣告創意,政府宣傳片是例外。破戒用字狠辣,皆因近年多條政府廣告廢到毫巔,簡稱「廢到癲」。「廢」,也分等級,有沉悶老土形同八股的作品,雖霸佔廣播時段但不討厭,是為「頹廢」。也有帶誤導成份作民意洗腦的廣告,既佔空間又發出陣陣惡臭,污染精神環境,是為「核廢」。
為探變廢成因,我跟幾位資深廣告界友人參考「降低食物中鹽和糖委員會」,組成「討論政府廣告廢到核爆原因委員會」,得出以下結論:
近年政府宣傳片,是廢在起跑線上。
世界各地都有公益廣告組織,如美國及日本的Advertising Council (AC),串連當地廣告業界,協助宣傳涉及公眾利益的議題,包括社會文明、公共衛生及普世價值等訊息,提高國民質素,變相減低政府管治及社會運作成本。日本AC也會偶意與無國界醫生、UNHCR等志願組織合作,幫助推廣有意義的慈善活動。
香港的「政府公益宣傳短片及宣傳聲帶 (API)」以往也循此方向發展,所以才有清潔香港、滅罪宣傳等推廣計劃,較近期也有大嘥鬼等佳作,免費使用電視台及電台的時段作播放。這本意為善的教化制度,近年被特區政府濫用,猶如白粥上加一篤雀屎,推廣未落實或仍處爭論階段的政策,變成偏頗的政治宣傳工具。
這些政策推廣短片,基本上不會回應反對聲音,只單方面唱好,但求天天精神轟炸,當年看曾蔭權政府硬銷政改的「起錨」廣告,每次見到中間分界的梁智鴻大叫:「起錨啦!」,我都會聯想到曹查理向我推銷春藥「乜乜不能移」。若看得激動打爆電視機,你會找到縮在裏邊的林瑞麟,因為立意良好的API現淪為電子害蟲,把電視降格改裝為人肉錄音機。
「思歪」年代的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宣傳,一味描繪美麗畫面,不提生態民生之影響;「有票,真係唔要」,散發濃烈誤導臭味,因為假普選不容美化。美國廣告殿堂人物 Morris Hite說過:「If an ad campaign is built around a weak idea-or as is so often the case, no idea at all-I don't give a damn how good the execution is, it's going to fail.」一個爛透的政策,不要冀求能透過廣告隱藏其腐爛本質,這是政府宣傳片廢之底因,無藥可救。
廣告界友好告訴我,香港很多創意精英多抱民主熱情,接到政府新聞處硬銷政策廣告的招標信,多一手撥進垃圾桶,再用中指托托眼鏡。遇上真正有意義公益廣告的招標,有些勁人不計較製作預算低熱心參與,但走一次流程跟政府人員交手一兩次後,都大叫怕怕。首先很多標書所列的傳訊要求繁多,這已是廣告大忌。貪心要一個廣告講極多訊息,創意空間縮窄,傳訊難一針見血令人入腦。第一輪入標要用文字交代,沒有面談解釋機會,令不少好點子胎死腹中。政府人員看文字篩選時,偏好那些乖乖把訊息全放在廣告中的投標者,經過思考希望把訊息簡化,配合創意作破格深刻廣告的,往往死於首輪。
到通過首輪可當面解釋,友人說官員對廣告一字一句限得甚嚴,務求把內容全部清清楚楚塞進去,扭橋空間極小,唯一可玩的,是execution上的微調,如使用High Speed Camera,高清拍攝,動畫特效等,這些方面他們不多理。所以近年政府宣傳片比較多找一個明星或動畫公仔,一輪嘴把內容讀完,因為簡簡單單,內容必沒遺漏。我問:「咁點解最近宣傳撥地起樓嘅政府廣告,又會有『麻X煩』同『U Lum U』等弱智用字呢?」朋友答得妙:「我估因為啲官當咗潮語係一種execution,以為有潮語就係同年青人同聲同氣,而佢哋根本唔知乜嘢係潮語。」
在如此背景下,新聞處評估合作廣告公司最重視的準則,不是創意,是聽話。致使大部份作品都太四平八正,新意欠奉;或是癲得過火,劣評如潮。大型廣告公司及創意精英做得冇癮,已不求財,作品受限欠佳還換來恥笑,漸拒接API,廣告落入服從性強的中小型創作公司手上,形成政府宣傳片偶有佳作,但平均質素欠佳的情況。
反觀日本公共広告機構,宣傳訊息正宗正派,導人向善,經常跟電通、博報堂等大型廣告公司合作,兼尊重創意,致使公益廣告創意爆燈,常有佳作。這結構性分野,正解釋了政府宣傳片為何這麼廢。
討論政府廣告廢到核爆原因委員會報告完畢。

作者財經版昔日文章: http://hk.apple.nextmedia.com/author/index/16633517
FB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suiyuen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