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不養生 夏季易肚瀉 按穴護肝趕走睏倦

春天不養生 夏季易肚瀉 
按穴護肝趕走睏倦

【本報訊】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養好身體,可以為接着的一年打好基礎。春天為生長季節,着重肝臟保養,中醫師教路,春日護肝秘訣包括睡眠充足、勿過份操勞,飲食應以味甘清淡為主,如可多食番薯、淮山、甘草,少嚐味酸食材,以防肝氣過旺。肝主筋,春天腰頸背痛易發作,宜適量活動筋骨,亦可按壓特定穴位保肝。
記者:嚴敏慧

註冊中醫師何慧潔表示,昨日為二十四節氣中的春分,即春天剛好到中段時間,日夜時間剛好一半,開始潮濕多雨,但天氣仍不太穩定,乍暖還寒。春天萬物生長,與肝的特質「木曰曲直」脗合,人與大自然一樣處於生發狀態,故春天適宜養肝;肝與膽互為表裏,養肝同時亦已護膽。

宜少吃味酸食物

春天養肝最重要為休息足夠,惟港人一年四季經常捱夜,肝臟直接受損。何指肝主目主筋,其華在爪,捱夜人士肝氣過於疏滯,指甲會枯黃,視力衰退,「睇嘢矇查查」,又會容易頭痛,頸椎、腰椎病及肩周炎易發作,脅肋常脹痛,消化系統轉差,會有胃脹氣,或便秘或肚瀉。
此外,春天潮濕,人濕氣重,經絡不通,容易疲累,加上冬天過年時休息不足又或過食,精氣不足,到春天會出現春睏,睡極精神不振。何指春睏較易出現於氣血不足及痰濕體質人士,前者經常面色蒼白、手腳冰冷,後者多為較肥胖、腸胃常不適、大便稀爛及易口腫面腫。
黃帝內經有曰:「春三月,始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她表示,要不受春睏困擾,平日要着重休息,盡早入睡,晚上十一時至凌晨一時屬子時,行膽經,凌晨一至三時為丑時,行肝經,要養肝護膽此兩個時辰應要熟睡。此外,運動也很重要,伸展筋骨,將人體陽氣帶到上半身,對抗春睏。
飲食方面,宜少嚐味酸食材,西柚汁、檸檬汁等要少喝,以防肝氣過旺;多吃天然甘味食物,如番薯、淮山、甘草等。若本身為肝苦急人士,即經常不快樂、感到抑壓、肝氣糾結,可以多吃蒜苗、大豆芽、芽菜等,勿過份進食肥甘厚味食物,多菜少肉保持清淡最好。肝藏血,春天亦為補血好時機,紅棗、雞血藤、杞子均為補血常用中藥及食材。
何慧潔又指,經常按壓特定穴位,如日月、太沖、陽陵泉及外關,也為自我保肝重要關鍵。其中日月穴處於脅肋兩側,雙手如梳子般放於脅肋位置上,前後輕揉可利膽;至於小腿外側的陽陵泉,按壓則可疏泄肝膽,舒筋健膝。她強調,若春天未有着重養生,人體陽氣升發不好,後果將持續整年,如進入長夏時,脾胃會變差,容易肚屙滯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