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三十年代起走紅中國樂壇的音樂家孟波,周一(十六日)在上海華東醫院病逝,終年九十九歲。孟波一生創作包括鼓動抗日救亡內容的「紅歌」近二百首,不少作品傳唱甚廣,他還促成了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簡稱《梁祝》)的誕生。
孟波原名孟綬曾,江蘇常州人,十三歲時隻身到上海打工,結識呂驥、冼星海等音樂人,曾創作當年最有影響的救亡歌曲《犧牲已到最後關頭》、《中華民族好兒女》等。他配寫了魯迅葬禮進行曲,後來參加中共領導的新四軍,一九四九年後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秘書長、上海音樂學院副院長、上海市文化局局長。
添「化蝶」章節
一九五八年,為「向國慶十周年獻禮」,上海音樂學院小提琴組向院方報送了《大煉鋼鐵》、《女民兵》、《梁山伯與祝英台》三個選題,時任副院長的孟波在《梁祝》旁打了勾。
在審查初稿查時,孟波又要創作人員增加當時被視為封建迷信的「化蝶」章節。《梁祝》作曲者何占豪、陳鋼和小提琴首演者俞麗拿都表示,孟波的選擇冒了很大政治風險,「沒有他那麽一勾,就沒有《梁祝》」。
上海《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