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一度的香港國際電影節於後日便正式展開,為期十多天的電影節跟往年一樣來自世界各地的優質電影在文化中心及港九戲院輪流放映,今年便結集了五十六個國家共二百六十多齣電影放映,本報精選部份作品介紹,其他佳作就要留待影迷自行尋寶。
撰文:黃珈楠
影展佳作
歐洲三大影展每年都會產出不少好戲,其實上月茱莉安摩亞(Julianne Moore)未憑《永遠的愛麗絲》(Still Alice)奪奧斯卡影后前,已先憑《墮落星圖》(Maps to the Stars)封康城影后,電影挖盡荷李活表面浮華實則頹廢墮落的陰暗面。
至於上月剛舉行完的柏林影展,不少得獎作品亦於電影節放映,其中奪最佳攝影銀熊獎的作品《柏林驚魂夜》(Victoria),全片一百四十分鐘一鏡到底,講述來自西班牙女孩到柏林後跟幾位男子搶劫銀行,影片被讚將奇情、愛情、生死主題高度濃縮於一夜之間,緊湊萬分。
不要給瑞典片《鴿子在樹上反思存在意義》(A Pigeon Sat on a Branch Reflecting on Existence)水蛇春的冗長戲名嚇怕,此片奪得去年威尼斯最佳影片金獅獎,透過兩個推銷員冷眼看世間怪事,片中每個場景都匠心獨運,充滿意境,劇情黑色幽默,全片共用了四年才拍完,每齣均是將電影敍事語言力求推陳出新的傑作。
華語光影
華語片一向是電影節重視環節,今屆張艾嘉導演的《念念》、徐克的《智取威虎山 3D》、新導演劉浩良的《衝鋒車》及翁子光的《踏血尋梅》,當中以徐克最令人折服,將一部革命樣板戲改編得有聲有色,保留固有劇情之餘加入商業元素及3D效果,戲中男主角張涵予假意投誠到梁家輝匪寨一段,保留原作忠奸分明的獨特戲味。《念》片保留張艾嘉一貫紮實的故事結構,焦點並落在梁洛施身上,總括來說她在駕馭片中複雜的女主角性格時,相對張孝全的游刃有餘,明顯有點吃力。四部中要數最期待的電影非《衝鋒車》莫屬,任達華、吳鎮宇、鄭浩南的組合足以說明一切,加上新導演有heart、電影有cult味,改小巴做警車、玩盡衝鋒車及吹口哨,已經玩盡陳果、陳木勝及杜琪峯的電影。
影評人出身的翁子光對上一部作品《微交少女》,是《𡃁妹仔》的延續。導演對上代演員情有獨鍾,《踏》片除郭富城外還有久違的金馬影帝艾迪。
抗爭主場
今屆電影節的作品不乏抗爭革命的主題,其中有剛在柏林影展奪金熊獎的《的士司機巴納希》(Taxi),導演約化巴納希(Jafar Panahi)無懼被伊朗政府禁制,用自身抗衡強權。約化在片中當起的士司機,接載各式乘客穿梭德黑蘭,透過戲中跟不少社會上具影響力的名人以至平民百姓展開對話,去反映伊朗的社會現況。
去年春天爆發太陽花學運,鼓舞港人至深,由九位導演合力拍成的紀錄片《太陽.不遠》首次於台灣境外放映。將學運過程由不同角度包括學運領袖真性情、學生與父母兩代意見等如實地紀錄下來。烏克蘭紀錄片《佔領廣場》(Maidan)亦令港人有共鳴,將當地透過佔領廣場推翻政府的九十天過程紀錄下來,當中人民一齊穩建防線、煮大鍋飯,由陌生人變成朝夕相見的人,最後成功推翻政權。
日本放送
日本電影不時有驚喜之作,由塚本晉也執導、Lily Franky演出的日本片《野火》,去年曾出戰威尼斯電影節,片中有不少殘肢斷腿及食人鏡頭,但同時拍下美景跟血腥場面形成強烈對比。
而名導SABU炮製的《天使的茶几》被形容是一齣勵志怪片,由著名男星松山研一任主角,早前在柏林影展中亦入圍競賽組別,還有AKB48舊將前田敦子的《歌舞伎町24小時時鐘酒店》,兩片也稱得上是另類選擇。
但論到適合年輕人口味,就首推能年玲奈主演的《海月姬》,片中大玩時下宅男宅女的新世代心態,又是翻拍自人氣漫畫作招徠。
感官極限
為滿足不同類型觀眾,今年電影節亦準備了各地的三級電影上映,美國片《又毒又愛》(Heaven Knows What)把毒害年輕人的歪風搬上大銀幕。德國片《女僕與女王》(The Chambermaid Lynn)描寫性格內向的打掃女工是個偷窺狂,她只躲在酒店房床底來滿足自己的慾望。不得不提,還有烏克蘭導演的《性本無言》(The Tribe),片中找來失聰非職業演員演繹沒有對白、不需要字幕的純感官影像,情節少不了暴力、性愛及墮胎場面,屬康城影展中最令人大開眼界的出位之作,並連奪影評人周最佳電影等。
【話你知】海報遭大彈零美感
香港國際電影節今年已踏入第三十九屆,今屆共有二百六十多齣電影,其中七十八齣更是世界或亞洲首映,本年焦點電影人則為演而優則導的張艾嘉,會放映多齣張艾嘉作品,題材可謂包羅萬有。
不過今屆官方海報(圖)卻鬧出不少風波,不但被指沒有支付費用給創作海報的本地年輕插畫師李家華,海報設計亦遭到不少網民詬病,大彈肉酸毫無美感,更有網民發動「我要拉海報」活動,張貼其他各種漂亮的海報去做對比抗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