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有女病人腳部接受針灸後突抽搐昏迷猝死,多名受訪中醫均稱類似案例聞所未聞,並指針灸是安全的,並不存在「死穴」這回事。香港針灸學會會長熊嘉瑋博士強調,針灸前中醫必須先「望聞問切」,包括替病人把脈,確保病人脈象穩定方可施針,假若發現病人有問題如剛巧癲癇症病發,便不宜接受針灸;假若得悉病人有心臟病,中醫師亦宜縮短施針時間至少於半小時。
針灸雖無死穴,但確有一些穴位屬較高風險,要小心處理。熊嘉瑋舉例說孕婦不宜針刺下腹部穴位「和合谷」及具調經效用的小腿內側「三陰交」,否則胎兒有機會流產;血友病患者亦不宜施針,因傷口難以復原。此外頸後方的「風池穴」,背部穴位如「定喘穴」及「肺俞穴」等,皆因接近人體器官落針不能太深,否則會刺傷器官。熊續稱若病人血糖過低,亦不宜施針,若針灸過程發現病人有異常反應如有緊張、面青及過度疲累即所謂「暈針」反應,亦須立即拔針,着對方先休息或飲糖水補充血糖。
落針太深可刺穿器官
中醫師馮玖強調,腳部並沒有致命穴位,但針灸時醫師須按病人肥瘦決定落針深度,否則落針太深會刺穿器官,另針灸的針不能重用,施針前亦會替穴位皮膚消毒以確保衞生。
中醫師公會會長關之義則指針灸屬進入式治療,雖有風險,但中醫會了解病歷才施針。他強調在本港針灸安全性很高,法例亦規定必須持有認可註冊中醫師全科或針灸證書方能施針。對於女事主何以針灸時猝死及是否有隱疾,關均不作推測,指死因要待剖屍確定,但他指若精神狀態較恐懼或情緒不穩的話均不宜針灸。
■記者莫家文、彭碧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