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議日前通過機管局擴建機場第三跑道,當局建議向離境旅客徵收180元建設費。《壹錘定音》主持李慧玲提醒,建議中的機場建設費將令一些購買廉價機票的旅客,機票成本多了一成半至三成半不等,增幅驚人。
雜誌編輯阿Ling去年三次乘搭廉航外遊,其中到沙巴的一次,來回機票僅花了700元。她直言選擇乘搭廉航的人就是希望節省金錢,連行李費和飛機餐的費用都省下;批評機管局徵收180元的計劃,港人根本無法拒絕,是否興建三跑也不由得她決定,感覺像被強姦一樣。
大學三年級生Kammy熱愛旅行,去年亦曾三度選擇廉航,最便宜一次是去台灣,約900元。她指若要多付180元,總額差不多1200元,那其實不需要選擇廉航,或會選擇到其他地方,不會乘短途線。她又質疑若當局奉行「用者自付」原則,應待三跑落成後才向使用者徵費。
從事音樂教育的陳先生兩年前結識台灣女友,他每年平均到台灣三次,女方也會來港六次,與情人相會。他坦言180元機場建設費對他們有影響,「加加埋埋七次八次,都差唔多千零蚊」,又指「Long D(遠距離戀愛)」本身就辛苦,每次相會都要花費金錢於住宿等方面,新費用更增添他們的負擔。但他強調不會減少與女友見面次數,不惜付出一切都想見到對方。
經濟學者關焯照指出,由於廉航本身以低價搶佔市場,增加了180元的的固定成本,相對加幅很大;加上廉航顧客的價格彈性較一般旅客高,徵費對消費者有強烈感覺,預料廉航公司會最受影響。他認為向長途機旅客徵收較高費用的方法不可行,因為所有旅客使用機場程度相若,長途機旅客會質疑付較高費用是「補貼」廉航,感到不公。他相信機管局不會有措施幫助廉航,廉航公司只能嘗試以轉嫁方式或營商手法降低成本以挽留旅客,若廉航難以支持,機管局寧可把空間騰出讓長途航班使用。
慧玲認為,興建第三跑道一事上,市民未見其利、先見其害,「廉航仲係咪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