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李光耀給極權中共的最後示範 - 李平

蘋論:李光耀給極權中共的最後示範 - 李平

新加坡開國總理李光耀曾訪問中國三十多次,見過中共五代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和習近平,並被後三人稱為「中國的老朋友」。如果以鄧小平等領導人對新加坡的推崇、中國每年派遣大批公務員到新加坡培訓而言,李光耀堪稱中共的「國師」、「帝師」。無論是經貿的對外開放,還是威權政制的發展,李光耀都為中共作出了示範,甚至在生命彌留之際,又給中國官方媒體、網站如何報道領導人的生死上了一課。
新加坡直到一九九○年才與中國建交,是東盟創始會員國中最遲的一個,但這並不妨礙新加坡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榜樣。一九七八年十一月,鄧小平以副總理身份訪問新加坡後,就明確指示要向新加坡學習。同年十二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開啟中國改革開放大幕。一九九二年,鄧小平南巡時仍念念不忘當年訪問新加坡時留下的經濟秩序好、管得嚴印象,重申「我們要借鑑他們的做法,而且要比他們管得更好」。
其實,無論是法治、稅制及廉能政府的建設和運作,當年同屬亞洲四小龍的香港並不比新加坡遜色,就算在中港兩地衝突加劇的今日,中共官員也不能不承認香港具有制度優勢。但中共領導人從來只會號召學習新加坡,不會號召學習香港,一來放不下「祖國」大人的架子,二來香港沒有像李光耀那樣能成為中國老朋友的人物。李嘉誠可以握着江澤民的手說「我們是老朋友了」,但不可能讓中共領導人說他是「中國的老朋友」。
中共喉舌《人民日報》官方微信在為李光耀祈福的文章中,稱他是「三十多年前引導中國認識世界的老爺子」,中央黨校校刊《學習時報》前副編審鄧聿文則稱,李光耀是「西方認識中國的領路人」。可見,李光耀不只是中共改革開放的示範者,也是中國與西方在政治上溝通的重要中介。如果說,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宏圖中,香港和新加坡都是連接世界的橋樑,那麼,香港只是經貿的橋樑,新加坡則是政治的橋樑。而遊走其間的李光耀在許多中國人眼中也自然是「雙面人」,相對於中共高層的老朋友定調,中國左派對不時發表反共反華言論的李光耀可謂恨之入骨,詛咒之聲不絕。
李光耀打造的有民主無自由的新加坡,為中共提供了秩序先於民主、拒絕西方政制的示範。李顯龍子承父業的成功,也為中共提供了太子黨確保政權不變色的示範。不能不說的是,李光耀從病重入院,到總理公署發佈病危消息,再到網絡偽造死訊截圖被揭穿,官方的有序安排與網絡的無序炒作,都為中共提供了最後的示範和借鑑。
三月十八日晚,一幅假冒新加坡總理公署宣告李光耀病逝的網頁截圖,攪亂了國際輿論。中國官方媒體,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都爭相在官方網站及官方微博上發出「快訊」,引爆網民熱議,給人的感覺不是媒體在鬥快搶新聞,而是在分享一場國家領導人逝世新聞的盛宴。對中國媒體和民眾來說,中共領導人的健康和生死,無論是現任,還是退休,抑或是因貪腐被打倒,都是不容擅自置喙的國家機密。但封鎖的結果是引發更多揣測和政治衝擊,鄧小平晚年傳過多次死訊,江澤民也已出了死過翻生的新聞。
正是習慣了極權政制下對領導人健康消息的封鎖,視官方發佈的消息為唯一渠道,才造成眾多媒體一見到李光耀病逝的網頁就信以為真,不去向新加坡總理公署求證,不去向守候在醫院的記者求證。正是習慣了被禁止妄議中央和中央領導人,才造成中國的輿論都想藉評論李光耀功過去臧否臧否相關的中國領導人,媒體可以肆意報道,網民可以任意褒貶,沒有中宣部的屏蔽令、關閉評論令。真不敢想像,哪天中國退休領導人辭世時,媒體、網民也可以如此任性?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