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境客比例高 經濟效益成疑

過境客比例高 經濟效益成疑

【本報訊】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昨指三跑是要提升香港接待旅客能力,不過有團體引述顧問報告,指在二○三○年,近半使用機場的外來乘客均只是過境轉機客,對香港效益有限,質疑是否值得以天價及破壞生態的社會成本來興建三跑。

不會入境消費

機場發展關注網絡和環保觸覺引述國際航空運輸協會(IATA)二○一○年為三跑做的顧問報告,估算二○三○年使用本港機場的外來旅客數字達七千三百萬人,不過當中三千三百八十萬人、即約四成七均只屬過境的轉機客,較二○一五年的估算數字上升七成三。
關注網絡發言人巫堃泰表示,過境旅客雖然可為機場帶來收入,但他們不會入境消費,對香港經濟幫助有限,質疑以香港空域的限制,是否值得花超過一千四百億元、加上破壞環境生態的社會成本增建三跑,換取經濟效益不大的轉機客。
此外,IATA估計中國旅客佔總旅客數目的比例將上升,由今年的兩成二升至二○三○年的三成二,突破三千萬人次,當中三成屬轉機客。環保觸覺譚凱邦指,大陸人持機票免簽證的安排,和珠三角城市接駁機場海天碼頭的高速船都令機場吸納越來越多大陸旅客過境。根據入境處數字,今年農曆新年期間就有超過十萬大陸人過境香港,比去年大增兩成七。
機管局就回應指現時過境旅客比例約為三分一,預期將來沒有太大變化,強調三跑為香港而建,又稱較雙跑道可為香港額外帶來四千五百億經濟效益。
■記者林偉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