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一套《格雷的五十道色戒》教文青們趨之若鶩,鄙人倒是零興趣入場。無他──據可靠影癡朋友回報,片中所謂SM戲又少又淡口,頴痕都不如。性虐待絕非我那杯茶,但既然電影宣傳以此作噱頭,我expect你deliver。
電影老饕們早就慨嘆,荷李活為遷就全球化市場,出品日益無色無味,當中以「性」描寫尤甚。偶爾在銀幕上看到SM場面,總是獵奇gimmick居多──黑面罩、黑膠衣係威係勢,皮鞭抽不到第三下已經跳下一場。
不過荷李活本身卻沉迷「精神性虐」,幾十年來樂此不疲。
典型恐怖片:做愛=犯罪=受罰
隨便找個恐怖片迷問問就知道了。像那類大賣血漿的連環殺人狂電影,好此道者可以在開畫十分鐘內準確預言,那個角色會死,那個可以活到散場。說穿了其實蠻簡單的──「肉潔者生,做愛者亡」;殺人狂一出,邊個掛住敦倫邊個就去賣鹹震蛋。
這種「懲罰.性」橋段的源起眾說紛紜,當中較有名的要數《黑色星期五》(Friday the 13th)系列第一集:片首,夏令營內,兩個年輕導師準備嘆禁果,不料前戲未做完已經被神秘人埋單。片末,神秘人身份曝光,竟是嗜血師奶一名──當年其幼子在湖邊夏令營不幸溺斃,因為負責看管的導師也忙裏偷閒去了做愛。自此,「做愛=犯罪=受罰」這個送死三部曲,像永劫輪迴一樣不斷在八十年代恐怖片上演,典型例子有《猛鬼街》(A Nightmare on Elm Street)系列。要知道,荷李活B級恐怖片的主要客仔,就是那些十來歲、二十四小時性衝動的年輕人;對他們來說,「做愛者亡」這回事,比甚麼鬼怪、喪屍、肝腦塗地都嚇人,亦更刺激。是一種背負罪惡感、近乎性虐待的精神刺激。(由此延伸,恐怖片裏頭最後存活的生還者,大多是未經人道的純潔處女。)
作為沉淪多年的horror junkie,我對這程度的「道德恐嚇」早就自動免疫。對上一次給嚇了一身冷汗已經是十年前的事,當時看的片子叫《殺人慾室》(Hostel):
道德大晒 荷李活冇進步過
三個血氣方剛的後生仔結伴旅行,目的地是中歐小國斯洛伐克,其間下榻青年旅舍;中歐自由行,加上住hostel,期待艷遇是(男人的)常識吧?導演就是抓住這點色心,給雄性觀眾過了一戙——艷是遇到了,縱慾過後三個主角卻被美女賣豬仔賣到虐殺俱樂部,供有錢會員大玩「庖丁解人」,又切手又切腳又鑽窿又盛。全片九十三分鐘,先是慢火炮製,小心落鹽,待任何健全男觀眾都全數勃起才反轉豬肚……色情部份看得越投入,後面的殺人場面便越教你心寒。正如當年《大白鯊》令許多人不敢到海灘,我懷疑那年一眾歐洲小國都少了男旅客。
有說近年荷李活恐怖片稍為進步了,主要角色即使行了周公之禮亦未必喪命——只要彼此是真心相愛的話(例子有大家熟悉的《奪命狂呼》系列)。我倒覺得,硬生把「性」和「愛」以道德綑綁,其實比從前更保守。
撰文、插圖:張育嘉
流行文化癡,雜食,極high與極cheap長期交替服用,就係冇中間。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