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大作《中華正聲》反對歐化中文,但魯迅先生認為,中文必須歐化;翻譯家思果《翻譯新究》一書也說,He delivered the speech through an interpreter的歐化漢譯是「他通過傳譯發表演講」,正式中文譯法則是「他發表演講,有人替他傳譯」。然則歐化中文不是較為簡潔嗎?中文真是不應歐化嗎?
答:說來慚愧,思果的作品,我一篇都沒有讀過。但請看以下八字,比他那兩句翻譯如何?──「他演講時,借助傳譯。」「演講」本來是動詞,不宜變成名詞,再加動詞「發表」。「發表(deliver)演講(speech)」的「正式中文」說法,應是「致辭」。
至於「魯迅先生」,中共固然力捧多年,我們卻大可不必像中共信徒司徒華那樣,奉之如神明。魯迅作品,我大學一年級時全部讀了,讀後只覺得這位「文壇巨擘」為人則睚眦必報,為文則淳正不足,刻薄有餘,污人心魄。從此,所謂新文學我就更加懶讀。而中文歐化問題,魯迅實不應置喙,因為他的英文或其他歐文水準,最多只及今天的中學生。極端的民族自卑感,見於他的《阿Q正傳》,也見於他薄中文崇歐語的主張,這樣的主張豈值一笑。
任何文字,都會受外國影響。例如英文的download,中文本來沒有同義詞,直譯作「下載」也何妨?但是,不說「警方拘捕他」而說「警方對他採取拘捕行動(take arrest action)」,那不是下流是什麼?這兩個例子,當可說明我對中文歐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