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籽:藝文沙龍】
「五百多年前,米高安哲奴創作西斯汀教堂的穹頂畫時,已把藝術品畫在天花板上,讓藝術能與建築和空間有一種特別關係。」看名畫一般都在美術館、畫廊或Art Basel,專家說畫作掛在牆上以三步之距平視為最佳視野。作為建築師、藝術家兼收藏家的林偉而(William Lim)受命把莫奈、趙無極等不同年代大師作品放在一起策展,也特別從建築和空間入手,最後想到以半圓形的拱頂,把巨型裝置懸吊於置地廣場中庭半空,希望打破大家對欣賞藝術品固有觀念的錯覺。我們通宵跟林偉而一同佈展,見證他由一念構想到吊起名畫的整個過程,總值一億四千萬元的藝術品懸浮在鋼絲上舞動搖擺,一步一驚心。
創作概念始於去年,林偉而花了三天實地觀察平時遊人如鯽的置地廣場,期望在Art Basel全城審美疲勞的日子,可以帶來新視覺感受甚至新視野,他的任務是要把九張來自國際級畫廊與收藏家、不同地區和時代的大師真迹展示,創作時空相距近一百三十年。靈光一閃,站在名店Fendi與Bottega Veneta之間,他竟然想到了Michelangelo,創作一個懸浮在空中的香港西斯汀教堂,或佛羅倫斯大教堂的穹頂。
舉頭望名作 融藝術於空間
「可能是建築師身份的緣故,空間對我很要緊,我多次實地考察,觀察遊人如何利用商場空間,發現很多人出出入入,並且圍着大堂的噴水池地標坐着,我不想打擾他們或忙碌或悠閒的空間使用,便想到將整個展覽懸浮在半空,創造另一種體會藝術的方式。」林偉而的考量是,一般大眾會認為藝術品一定在美術館或嚴肅的環境展示,他想改變人固有的想法,讓藝術品融入生活空間,「我記起在西斯汀教堂印象深刻是仰頭看藝術品,那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於是,就有了這個名為「Be Inspired in Central-Take Another View on Art 」的展覽,與此同時,商場亦會推出藝術與佳餚融合的The Artful Palate,十間位於置地廣場內的食府炮製一系列以展品為靈感的美酒佳餚。
數千塊玻璃膠 組幻彩穹頂
展覽開幕前一周,工人每晚都在場內通宵佈展,林偉而要打造一個直徑長十三米的巨型圓拱形裝置作為九幅珍藏的圓頂天花,而這個天花是由數千塊幻彩的圓形樹脂玻璃逐片組成,在內外觀賞不同光線下會有不同夢幻效果。在半圓形的藝術裝置下更會擺放精心設置的望遠鏡。由於數千塊幻彩玻璃膠需要人手組裝上鋼線,加上組裝後膠片變得很重(估計要承受兩、三噸負重量),最困難是在空中塑揑出精準的弧形,工人用吊臂車徹夜組裝,其間要不時清潔每塊膠片上的污迹與手指印。現場所見,圓拱形天花不時因過重而微塌和變型,工人要耐心地整頓修復至完美拱形。
展覽開幕前一晚,風塵僕僕剛從德國趕回港的林偉而通宵監督,全程打點最後而最重要的一步,上畫。其間各人都小心翼翼,先上有360cm長的徐龍森大畫,慢慢一幅一幅的用鋼線固定畫作,整個過程大家都非常謹慎,生怕珍貴畫作會不小心掉下來有所閃失,據悉是次展覽的保險費亦不菲。直至早上五六時,調校好中間及四周的射燈,整個佈展過程才算完滿結束,裝置的設計的確似佛羅倫斯大教堂,圓盤建築穿越時空把金融中心滲進文藝復興的氣氛。
開幕後,林偉而不時在展場觀察遊人反應,最愜意是看到半圓形的藝術裝置內,公眾坐在圓座梳化上仰頭觀藝,以及以精心設置的望遠鏡細看藝術品的一筆一墨。
「Be Inspired in Centra-Take Another View on Art 」藝術展覽
日期:即日至3月31日
地點:置地廣場中庭
記者:鄭天儀
攝影:伍慶泉、鄭天儀
編輯:黃子卓
美術:孔文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