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在六十年代已經鼓吹「企業社會責任」(CSR),但在香港真正大行其道,只是近十多年的事,不過已迅速成為企業公關的必修課。也不是全無爭議,支持的會話大企業有CSR視野,會反映在盈利上;反對的就認為CSR 有違營商經濟原則。
不過,商界最靈活,西瓜必定靠大邊。現在萬眾一心,學者支持、fund佬又buy、傳媒又表揚,他們哪會唱反調。
好多外國fund,決定入唔入你隻股票,也會參考你公司在CSR和環保的表現,Mary早年就試過在外國CSR分析專員探訪公司前,用一日時間幫投資者關係組惡補,又寫PowerPoint、又做FAQ,最後還是得sit in以防萬一。今天,大企業的投資者關係經理,sell起呢一瓣,甚麼GRI、甚麼supply chain management,早已琅琅上口,甚是吹得。不過,Mary相信物極必反,潮流去到最盡,必然反彈,等吓啦,總有回歸盈利至上的一天。
早期講CSR,梗係先講慈善捐款、義工隊、環保之類,發展下來,大家又似乎好鍾意Stakeholder engagement(持份者參與),咪睇好似好深奧,用「人」話講咪即係擺平利益相關單位,如此一說,聰明的你當然已經明白,商界特別buy,不無原因,先搞定「麻煩友」,包括監管機構、地區人士、環保分子、有機會被項目影響的人士、傳媒、意見領袖、未來客仔……先以誠意封咗人家把口,令項目得以順利推行,engage就engage吧。
彭瑪莉
mailto:[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