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會議成員兼港區人大羅范椒芬日前建議,在教師教育中加入國情教育,如要求教師到內地上一個月國情課,引起教育界譁然。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接受《壹錘定音》訪問時,揭露羅范從一位民望高企的官員變成教師剋星的前因後果。
葉建源憶述,1998年羅范從運輸署署長轉任教育署署長時,在一眾公務員中民望最高:「佢做嘢好落力,對人都好謙虛。」然而到2001年左右,葉稱羅范自覺掌握香港教育狀況,變得未必願聽其他人意見,常跟他人說「你的想法不對」,把自己一套強行加諸別人身上,變得剛愎自用。
後來董建華推行三司十二局及高官問責制,身為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的羅范與局長李國章一起推動教育改革,當時不少教師反對;在教育學院擔任講師的葉建源2006年於報章撰文批評教改,羅范致電時任教育學院教授莫慕貞,要求她「炒咗」葉建源,後來莫慕貞於聆訊中揭發事件。葉回憶事件時,仍然難掩不滿:「完全超乎我嘅想像,我作為教院講師,講出一啲同你意見唔啱嘅嘢,你點解就叫我老闆炒咗我呢?差不多置我於死地。」後來聆訊裁定羅范侵犯學術自由。
對於近日羅范提出香港教師要接受國情教育,葉直言不少教師有強烈情緒反應,在網上或致電給他批評羅范:「點解又係佢?點解佢仲講緊呢啲咁嘅說話?」他稱,相對近期教育界發生的眾多事件,這次教師反應最大。葉建源希望羅范明白,她昔日言論是很大的包袱,若不能慎言一點,在政治上會繼續碰釘。
葉又相信,羅范的建議非僅僅個人意見,背後存在較大脈絡;加上有報章披露,內地教育部與港府「協商」加強中史教育,他認為這些都不是獨立事件,感到教育界山雨欲來。他稱教育界正在商討行動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