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消委會接獲有關廉航的投訴中,最多涉及價格或收費爭拗,佔投訴總數39%。消委會認為問題源於消費者對廉航的認知有落差,不清楚廉航的託運行李、選擇機位、航班上膳食及娛樂等,都需要逐樣收費。有乘客獲告知只能透過電話向一廉航索償,但原來用電話聯絡該公司需要支付一百元;更有巿民因訂票系統不穩定被多次刷卡,需申請退款。
近年出現超賣
旅遊達人、「低成本旅遊情報網」創辦人Herman指,廉航主打航程四小時內的航線,消費者或需犧牲機上服務如膳食及娛樂,換取低廉價格。他又說,以往少聽聞廉航出現超賣,因廉航全由公司自行售票,毋須處理代理商出售的機票,每賣一張,系統都即時有紀錄;惟近年個別廉航開始與旅行社合作,或因不同售票系統處理機位時間有差異而出現超賣。但超賣問題於傳統航空公司在旺季也常出現,乘客會否獲賠償,只能按機票細則處理。
消委會向其中十間在港經營廉航服務的航空公司進行調查,全部託運行李都需要額外收費,十五至四十公斤的行李,收費為八十八至四百五十元不等。機上附加服務收費也需逐樣收費,如餐飲服務最高收費由四十至一百四十五元不等,枕頭及毛氈也需收六十至一百一十元。部份廉航公司更須向帶嬰兒乘客徵收附加費,最貴的酷航需加收四百五十元。
■記者鄭啟源